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清明时节追思英烈,复旦大学烈士纪念雕塑纪念广场成新红色景观
2021-04-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清明节到来之际,一堂生动的现场党史思政课就地取材。今天,复旦大学 “缅怀英烈守初心 明理增信担使命”——烈士纪念雕塑和纪念广场落成暨清明追思英烈活动举行,共同感悟和致敬复旦英烈们的爱国奉献之心。

00后学子一首原创诗在传承中彰显时代力量

雕塑左侧花岗石以阴刻形式镌刻的52位复旦英烈姓名如同历史天空中星光闪耀;右侧勾勒烈士学生时代形象,当年的服饰、青春的面庞,仿佛与如今的学子展开一场关于理想的对话;中间金属造型部分高耸挺立,传递着复旦英烈的坚韧,象征着不屈的民族脊梁。雕塑后方的烈士纪念广场以草坪为主体,定位为复旦园内一处新的重要红色景观。

“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忠诚、崇高和无私;有一种烙印永远不会斑驳:初心、使命和信仰。今天等待我们的,是一个每个人都要为之努力奋斗、为之倾洒才智的中国梦!”

伟岸的烈士雕塑下,“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我来传”复旦学子原创诗朗诵,寄托着当代复旦人对学长先辈们最诚挚的献礼,传递着矢志再铸光辉中华的坚定信念。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00后学生崔雨晴是这首原创诗的作者,作为学生代表,她和老师同学一起深情朗诵烈士诗词、讲述烈士事迹。崔雨晴说,在台上朗诵原创诗时,她一度非常哽咽,是很努力才控制住了泪水。

“在写这首诗之前,我在学校的档案馆校史馆查阅资料,也参考了我们《复旦英烈传》这本书籍。在追忆这些英雄事迹的同时,也是在致敬英雄精神,我们会带着这样的红色基因不断前行,继续奋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崔雨晴说。

朗诵者中,还有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员张义。“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我们要从历史的过去和复旦的红色基因里,学习、汲取力量,做好今天的事,为明天打下更好的基础。”

深入历史创新打造红色育人载体

70年前的4月2日,是抗美援朝烈士俞恩炘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日子。他的儿子俞之城在复旦烈士纪念雕塑前,动情地讲述了其父毅然举家支援东北建设,在抗美援朝中保障公路运输线畅通、在敌机轰炸中不幸牺牲的故事。看到纪念雕塑,已经87岁的俞之城先生十分激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徐依鸿聆听着先烈们的故事,也倍感振奋。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116年复旦校史,也是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光荣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复旦师生和校友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位,其中重庆红岩革命烈士就有10位,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

此次,为深入挖掘、整理并展示复旦大学革命烈士资源,为师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支撑,弘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深化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复旦大学在邯郸校区内设立地标性红色文化景观“烈士纪念雕塑及纪念广场”。

雕塑项目从设计到落成历时近两年。雕塑中的十几位人物形象并非对应具体某位烈士,而是泛指复旦烈士群体,涵盖不同性别、职业、角色,但只要细看雕塑,大家可以看到历史原型人物的影子。

与此同时,设计理念强调雕塑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草坪两边设长椅,布置音响、灯光、绿植,草坪采用非观赏草,可供师生在此缅怀、休憩、学习等。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在这里列出的52位是有名有姓,还有很多烈士,根本无从查找他们的姓名、他们的籍贯、他们的家庭。先烈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我们致敬英雄,缅怀烈士,就要学习他们捍卫真理,追求光明的崇高信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