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有你
2021-04-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海空卫士”王伟的墓前,静静躺着一封信,署名是“您跨越二十年的战友”。

写信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章原,王伟的事迹给了章原无穷的激励,使之毅然选择应征入伍。两年军旅生涯结束后,章原回到了校园,并给这位素昧平生的战友留下了这些动情的文字。

20年来,王伟与他的战机仿佛从未消失过,永远盘旋在中国的领空,守护着国土。因为他从未被忘却,并成为激励后来者的楷模。

清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自古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言。我们慎终追远,膜拜先烈,把对他们的记忆与敬意镌刻于心,使生者共勉之。

2018年清明,“九八”抗洪烈士陵园里,高洁缘把一面小国旗和自己最喜欢的小狗玩偶放在父亲墓碑前,低泣着说:“爸爸请放心,我会沿着您的足迹前行……”她的父亲高建成烈士20年前奋战在长江流域簰洲湾,并与16名战友一同被卷入滔滔江水,但他们的英勇事迹永世传承。1976年唐山地震,1998年洪水,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雪灾……面对天灾,无数英雄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挺身而出,舍身护民,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后辈军人血脉——我们会沿着您的足迹前行!

2019年清明,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接运回国,并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位当年的志愿军老战士一边抚摸着墓碑,一边老泪纵横地说:“现在生活越好,我越想念当年的战友。”一寸山河一寸血,浩瀚百年,有多少英雄烈士带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决心前仆后继,舍身沙场,甚至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却用他们的鲜血与青春垒起了民族最坚实的护盾,守护着每一寸国土。他们值得被铭记,也必须被铭记。

2020年清明,国家为疫情中逝去的生命举行公祭,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役中,无数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奋战,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最终的胜利。长笛鸣天,既是悲叹,也是长歌,以人为本,珍惜生命,这一点中国绝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中国人的腰,可以是弯的,也可以是直的。面对霸权、欺凌、恶意,我们挺直了腰杆,无所畏惧;但是为先烈、为英雄、为义士,我们甘愿折腰,甚至顶礼膜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这片土地上不是一句空话。在老山战争烈士陵园,老山主攻营营长臧雷指着身后一排排英雄冢动情地说:“这里99.9%的人都没有儿女,但是我们的后代就是他们的后代,我相信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祖祖辈辈英雄辈出。”青山有幸埋忠骨,他们是英雄,也是我们的亲人、挚友,值得我们所有人追思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又到一年清明时,华夏大地的人们再一次以各种方式追思逝者,既有南京的长江公祭,国防部长魏凤和在异国他乡为烈士凭吊,也有许多人自发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者在网上为英雄先驱们祭祀。

在这个郑重的时刻,我们同样也祭拜2020年逝去的38位院士和2021年相继告别我们的院士们,因为我们不会忘却老一辈科学家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会忘却钱学森面对陈赓将军,那句“外国人能搞的,难道我们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的豪言壮语。

我们祭拜年轻的昆仑戍边烈士,因为不会忘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我们换来和平环境,不会忘却陈祥榕烈士在日记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表白……

2021年迎来建党百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更让我们遥想和缅怀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以血肉之躯为我们铺就独立解放、和平发展之路的先烈们。当我们注视着被无数英雄的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和党旗,更应该清心明志,敬灵励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王伟烈士的墓前,还有一张杨洁篪不久前在阿拉斯加会谈上“硬刚”布林肯的照片。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早已国富民强,足以告慰先灵,但我们依旧不会忘却王伟烈士那句“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对,我们继续前进!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