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动画片“长大了”,产业管理还一成不变?
2021-04-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近日,江苏消保委发布的《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家长们认为孩子们确实会模仿动画片中的某些暴力镜头或者粗鲁语言,而一些网友则认为,不能将孩子“过度保护”,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主要靠家长,而不是动辄归咎于动画片。

有这样的争议,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双方的立场不同。

家长们的担忧,有负面案例支撑,归根到底是我们不陌生的教育焦虑问题。学习光头强说“滚出去”,已经算是轻微的,有不少孩子模仿动画片中情节,打人或者伤害自己,这在新闻中也经常能够见到。

部分网友的讥讽,其实也不无道理。比如《小猪佩奇》被提及,确实让他们无法理解——这么萌萌的、可爱的动画片,也能带坏孩子?家长是紧张过度了吧?孩子难道得活在真空中吗?

这样的争论,没有绝对对错。双方没有处于同一时空,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动画片其实早已不再是儿童片的代名词。

随着动画片产业的发展,如今动画片的种类繁多,成人向、青少年向、低幼向的都有。拿下50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公认的优秀动画电影,但里面的叛逆、打斗,你能说它就应该完全删除吗?让喜欢动漫的90后、00后再去看《天线宝宝》《熊出没》,他们能够看得下去吗?

江苏消保委发布的那份报告,其实是被误读了,他们的出发点,是呼吁并推动相关部门,完成“动画分级”。3岁孩子可以看的动画片,应该有哪些标准?有是非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又可以看哪些动画片?这个标准,有助于公众辨别,选择适合自己的动画片。

都说管理应该跟上产业的发展。江苏消保委挑起了这个话题,是一件好事,确立一项标准,让产业方不至于野蛮生长,让消费者也不至于总要骂街。更何况,这个管理是针对文化的管理——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整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三观仍未成型的未成年人。

将动画片分级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是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要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