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and时尚:年轻一代的持久哲学
2021-04-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世界地球日。人类日新月异的发展经常会给地球带来一些措手不及的负担。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意识到了这点,正在身体力行地用更贴近生活,更时尚好玩的方式,让环保变成一件更时髦、更持久的日常。

  用创变改善这个世界  

联系到阿菜的时候,他刚从汕头大学出差回来:“那里有一个名字叫‘共创思维与共益企业’的选修课,已经是第四年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通过这个选修课了解共益企业,构建商业向善的价值观。”

85后的阿菜在2011年时创立了专注社会创新的平台BottleDream。第二年,他就独自穿越四大洲20多个国家拍摄纪录片《创变者》,与全球不同领域的近100名年轻创变者紧密交流,并在全球150多个城市放映此片。阿菜说,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更多中国年轻人参加社会创新,改善世界。

“经过几年的践行,我发现,创变虽然很美,但还是要构建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沟通语言体系,让更多人可以加入。于是,包含着衣食住行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成为了我们这些年来的专攻方向。”阿菜说,这个想法,是从当年采访的一个个创变者那里得到的灵感与鼓舞。“那是一个法国小伙子做的一个反对食物浪费的公益项目。他发现,许多餐厅、超市会把将近到期的食物,或者是‘长得比较难看’的蔬果直接扔掉,非常可惜。于是,他在周末推出了一个名字叫DISCO SOUP的项目,邀请当地人来品尝用这些食材制作的餐食,形式做得非常酷炫,就像一个在酒吧举办派对,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这个活动形式我后来也在广州、成都等城市做过。为了更加容易复制、执行,我们还特别做了一个工具包,里头包括申请指南、数据PPT、海报文件……只要有了这套东西,很容易就可以把这个环保项目实现。所以,创变无所不在,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口。”    

如今,距离阿菜创立BottleDream已经整整十年,所谓十年磨一剑,他和小伙伴们也正在不断地用创变与大家分享、践行更多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将“渣渣”变成香饽饽  

国际咖啡组织(ICO)做过统计,全球每天售出逾20亿杯咖啡,日均产生4万余吨咖啡渣。假如咖啡渣被随意丢弃不但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甲烷,还会对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的植物造成影响。近年来,上海咖啡馆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已超过8000家。上海在咖啡消费规模、咖啡门店数量等方面位居全国首位,单在上海地区每天就可以产生24~30吨的咖啡渣。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咖啡渣将何去何从呢?这个问题,早在几年前,一个以8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就已经注意到了。

“其实,利用咖啡渣做成新材料的技术已经不算新颖了,但真正大规模地开发、运用、投产的并不多。”团队创始人说道,“我当时接触到不少咖啡品牌的客户,从他们那里回收这些咖啡渣,然后去做一些实验性的文化创意周边产品。后来,我去念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第一堂课上就接触到了CSR,学习了不少有关社会责任的案例,非常受启发和鼓舞。我就在想,何不尝试一下,用咖啡渣将社会责任和商业盈利完美结合在一起呢?于是,我和合伙人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用咖啡渣做各种再利用的可持续品牌:KAFFTEC咖法,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和沉淀,现在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正在年轻力中心-TX淮海举行的“持久哲学”人气大展,是KAFFTEC咖法首次亮相,初登场就赢得许多年轻人关注,引爆热烈回响。“之前一直以为咖啡渣被当作湿垃圾处理掉就好,没想到原来咖啡渣还可以被做成桌椅、文具、首饰等等。”参观者们纷纷惊诧地表示道。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作品都是出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之手。这场小型的学生成果展示,缘起于KAFFTEC和二年级同学们的课程交流合作,通过咖啡渣材料与PP塑料、密胺、硅橡胶等材料的复合制作工艺,向大家展示咖啡渣材料的无限应用可能。之所以会和学校合作,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一代更早地了解、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从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更广泛的作用。

“回收咖啡渣做再利用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开拓更多的‘渣渣’。”团队创始人透露,最近他刚从广西考察回来,发现那里的甘蔗渣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即将投入到新的再利用研发中,“新的消费方式会产生新的废弃物,我们也从中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比如现在年轻人很爱喝奶茶,那就会产生更多的茶渣,他们还很喜欢收集盲盒,那就会产生更多的塑料制品。于是我们就想,将茶渣回收后做成新的材料来制作盲盒,两全其美。当这些原本只能被当作湿垃圾的渣渣被赋予了更多附加值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做,驱动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自然也就会越好。”

  撬动市场解决环境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展览中还有一辆特别的自行车引起了所有参观者的兴趣。“这个里面装的是我们搜集的塑料瓶盖,通过自行车踏板的踩动,可以把它们粉碎成可塑造的材料,制成特别的钥匙扣挂件。”展览的工作人员介绍道。而这个装置的提供者,正是时尚品牌好瓶的创始人黄宁宁。

用3个塑料瓶变成1个抽绳包,12个塑料瓶变成1件T恤,24个塑料瓶变成1个背包……从2017年推出第一件单品起,黄宁宁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塑料瓶打交道,琢磨着如何把它们变成年轻人争相追捧的潮流单品。

“聚酯纤维的生产,来源于石油;再生聚酯纤维来自塑料瓶,塑料瓶又来源于石油,追根溯源,它们本是同宗。如果我们不使用原油生产,而选用来自塑料瓶的再生聚酯纤维,则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70%以上的污水废气排放……产品设计中,我们要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选择、制程的节能减排、产品废弃后的去向等。”黄宁宁说道。

黄宁宁表示,前两年,国内市场对可持续概念比较陌生,自己更多的是联合一些家喻户晓、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推出联名款,一起推动环保再生的概念。除此之外,她和小伙伴们还常使用“N只塑料瓶+1款有故事的回收材料”这种方式去打造产品,比如“曾服役的救灾帐篷布”“去过太空的神舟七号火箭残片”等等,从2019年起,可持续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大大提升。

“我们立志做一个有烟火气的可持续品牌,成员和用户其实是能够同频共振的一群人。创作灵感,很多来自我们自己的突发奇想——市场洞察或自身体验。比方说,我们的团队成员和很多‘好瓶’拥趸,都是非常典型的斜杠青年,在工作身份之余,还有非常专业的爱好,甚至不能说是爱好,而是真正的另一个身份,所以我们打造了一款‘84光年’产品——8h工作,4h生活+31只回收塑料瓶=84光年。为此,我们在双肩包的底部,设计了一个‘完全属于你的房间’,装下8小时外,你那充满可能性的4小时……”黄宁宁介绍道,“可持续产品是一个媒介,使用可持续材料是我们的态度。我们会用这样一个讲故事的品牌,撬动市场的力量一起去解决环境问题。”

 == 记者手记 == 

意识先行,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几个年轻人用一个个微小的切入口,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要让环保事业本身得到可持续发展,除了满腔的热忱,可靠的技术支撑,完善的商业逻辑,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环保,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让我们共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