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演出,台下党课,上海首个文艺党课“电波”开讲
2021-04-1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日前,上海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展演”启动仪式暨“探寻申城舞台红色密码”主题展揭幕,“电波”主创代表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青年舞蹈家王佳俊和朱洁静应邀带来首期文艺党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精神密码”。

  台上演出,台下 “党课”  

自今年4月开始,上海大剧院“红星照耀”系列汇集一批红色主题文艺演出,涵盖歌剧、芭蕾、民乐、话剧等多种艺术门类,既有久演不衰的革命经典,也有近年来票房热卖的时代新作。上海歌剧院民族歌剧《江姐》刚刚落下帷幕,捧得第16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现象级舞剧——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度荣登舞台。紧随其后,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国乐咏中华》等都将逐一献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李白等烈士为创作原型,向革命先烈致敬,是一部“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的同龄人,通过创作演出感染当下的青年人”的作品。如今的主创,是一群新时代的80、90后,为了这部作品,他们一次次查阅革命先辈们珍贵的历史资料、赴上海红色教育场馆采风,革命先辈们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和无畏牺牲,深深感染了他们。从排练厅到舞台,他们反复构思,精雕细琢,执着付出。最终舞台呈现所传递出来的信仰、信念以及奉献、牺牲精神,感染了如今享受幸福生活的每一个人。

  用力塑造角色,用心领悟信仰  

创排2年多,转眼《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场次已经超过200多场,很多年轻观众为此一刷再刷,不断创造票房奇迹。而对两位主演来说,慢工出细活,分寸间拿捏表演尺度,塑造立得住的舞台形象的过程,也是用心领悟信仰的伟大的过程。

戴上标志性的眼镜,音乐响起,王佳俊也在不断靠近剧中角色。“有时,从我身体内会‘涌’出这种情感,仿佛灵魂出了窍,我不再是我,只有剧中的角色李侠。你甚至会被‘自己’感动到热泪盈眶。这种信念是真挚的,跨越时空的,我自己被打动,然后我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打动观众。”

朱洁静坦言,《朱鹮》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因此不用刻意塑造,站在那儿似乎朱鹮就在。可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兰芬距离自己很遥远,不论年代、外形还是心理上,都是有距离的。正是因为这种“难”,才让她对细节“丝丝入扣”,非要较一个“真”字。她说,角色就是对演员的考验,在不断打磨中也让自己和角色一起经历成长。“到最后,兰芬这个角色在我心底留下了重重的一拳,一个深深的印记。能把角色刻画得入心入魂,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该有的样子。”

陈飞华团长说,这条上海地下党的隐秘战线上,活跃着一群真实的行走在刀尖上的英雄志士。它既是上海的历史,也代表了上海的人文精神,值得好好表一表。就像今年登上央视春晚的剧中片段《渔光曲》,这一段舞蹈代表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从艺术手段上进行提拎,进行升华,它所表达的思想、风格,总能令人动容,引发思考。观众为什么会如此喜爱?因为它非常真实。

“平凡是什么?平凡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一份幸福。从排练最开始,我们就抓住这个切入点深入下去,看看剧中人物是如何在这些平凡的琐碎中成为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如何做取舍?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们做出选择?以至于,同样是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愿意牺牲个人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去完成使命。”王佳俊继续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