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招牌,折射出“魔都”魅力品格
2021-04-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近日,上海市徐汇艺术馆正在举行一场“上海招牌”展,有一批从上海大街小巷中搜寻来的“招牌”,是20世纪30年代至今上海街头招牌的丰富呈现。尽管其中有些招牌可能已经不能再延用了,但它包含了许多文化元素和历史记忆。更多年轻人拿起了画笔,传承老一辈的技艺并赋予新意,在一撇一捺中书写上海城市品格。

艺术展里的“上海老招牌”

虽然是“不起眼”的店招,但在上海这座城市中,也展现出它独有的精神风貌。随着上海城市更新理念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转变,保留的物件更像是老上海的一张张名片,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此次“上海招牌”艺术展览中,展出有近百件案例文献和实物,吸引了大批观展者。在展览里的案例图片中,有已不存在的“颛桥书场”,只留有斑驳的字迹;过去顺昌路上拥有百年历史的“雅庐书场”,书屋早已不再,如今落脚于黄浦区,现为市中心唯一一家书场;当然,还有“永好理发店”等“老记忆”。

此次展览围绕姜庆共总结的“招牌五法”,书法、美术法、野生法、电脑法以及遗留法展开介绍观摩。一位年轻的女士表示,像展览里出现的招牌,小的时候在老式的里弄里,还是见过一些的。这些字有一定的年代感,很多字现在都看不到了。

志愿者说:“此次展览的目的在于,记录上海招牌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风格,上海变化很大,希望保留记忆,感受到以前上海的样子。”观展中,也有不少90后,他们更多的是对老招牌中的生僻字感到新奇,观展时,会在网络上搜寻生僻字的读音及意义。

带你走近“身边的老招牌”

老招牌既有历史中的记忆,也有一座城市文化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究那些保留历史痕迹、新旧并存的老招牌,记者前往位于徐汇区长乐路和复兴中路上的两处招牌进行一番了解。

长乐路617号,一栋三层老公寓的底楼,上世纪的浮雕美术字“云裳理发店”下方,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小酒馆。“云裳理发店”旁边,是同样依稀可辨的手写老招牌“沪光食品商店”,红色楷体字,黑色勾线,已不是很显眼。“招牌是一种艺术,门店的招牌如果特别吸引人,就会有人来购买。吸引力很重要,现在的招牌有些千篇一律,没有以前的老招牌那么吸引人了。”一位在路边的老人说道。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江南书院院长熊月之认为,招牌是一个立体的东西,它既有文字涵盖的信息,还有它本身的形象,你看到它就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什么,哪怕这个招牌的存在已经和它现在这个地方所经营的品牌不一样了,但它依旧有价值。

熊月之说:“我们如今的上海城市,在新旧变化中,仍旧保留一些老招牌,等于保留城市历史文脉,展现上海的过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通常,这些老招牌背后都有自己的创业史,也有自己的光荣史。所以,我们今天保留下这些,并注意发掘它本身文化的内涵,我们今天是要留住历史的乡愁,留住历史的记忆,留住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如果没有这种老的品牌,老的店招,老的历史,那就没有那种媒介、介质,将现在和过去勾连起来。所以,老品牌起到一个人们追念过去,回忆历史的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