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这个医学博士生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完成了一本科幻小说
2021-04-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正在等待毕业答辩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生王迪菲最近乐开了花。此前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在创作科幻小说的他,终于迎来了这两件“都很重要的事”的顺利推进。“论文盲审已经通过,准备答辩,自己的科幻小说《最终身份》也终于出版了。”他说,没想到但也很感激,文学和医学,会在他的人生中“互相作用”。

 // 爱好文学让他最终选择医学专业 // 

“年轻的科学家祁龙,在另一位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长寿的秘密。就在他为自己争取诺贝尔奖,即将达到人生巅峰的时候,却出现了重大变故……

两个世界、两场战斗。混乱中,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是王迪菲在《最终身份》里设下的悬疑。 

从交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王迪菲曾担任过住院医生,后来又回校攻读博士学位,主攻乳腺癌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一个科研压力繁重的医学生缘何钟情写科幻小说?王迪菲想了想,大概是自己中学时种下的文学梦从来不曾破灭。

王迪菲从小对科学幻想充满热情,并且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创造独树一帜的科幻和奇幻作品情有独钟,其中以科技类惊悚小说和影视作品尤甚,如《侏罗纪公园》《基因突变》等。

“我初中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积极投稿于《萌芽》《中文自修》等各种文学杂志。上了高中后,也是看了《午夜凶铃》里的一些情节后,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报考了交大医学院。”王迪菲笑着说。

最初是文学作品让他一步步靠近医学,在医学专业里探索遨游,而正是医学的养分,加上还不曾破灭的文学梦,让他在此后的数年里一直保持积累素材和灵感的习惯,即使没有什么实质产出,但是没关系,这并不妨碍内心默默追求和修炼。

“坦白说,正是在医学院求学期间,接触到了当代医学科学的最新前沿理论和技术,这为自己创作科幻小说提供了充实的养料。”

“即使是科幻小说,也不是天马行空,也要有‘脚踏实地’来支撑。如果没有专业背景,如果我不是在医学院学习的话,我想我肯定永远想不到。”于是,王迪菲把很多在实验室、细胞台、动物房里的日常,经过自己想象和变幻之后,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崭新的科幻世界。

“这是个普通实验室的简洁版布局,有生物安全柜、高速离心机、细胞培养箱,唯一不同的是房间正中放置着的一个比较新颖的实验装置”“全息图像展示的是人的胸腔三维图,两片肺当中包裹着心脏,肺和心脏都呈现透明状,可以看到里面的血液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流动”……当对着电脑敲下小说文字时,现实和科幻,似乎都离王迪菲近在咫尺。

 // 身边亲友头一次发现他“隐藏的技能” // 

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的大热,让王迪菲再一次萌生了创作热情。 

几年前,王迪菲参加了一个科幻作品征文比赛,虽然比赛本身没激起浪花,但是组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却与他取得联系,给出修改建议,并推荐出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磨合,王迪菲终有《最终身份》的问世。

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写科幻小说,确实比较烧脑,但两者都值得怀揣一份纯粹的热爱而全力以赴。“我默默创作的事情,可以说是秘密进行的,我父母都不知道。在父辈的观念里,文学和医学没有交集,而我毕竟要靠专业立身,博士生也老大不小,总不能还停留在做梦的年纪吧。当书付梓印刷的时候,父母还是觉得没有想到。但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出惊喜和另一种骄傲吧。” 

王迪菲在写完《最终身份》第一稿后唯一分享的是他的女朋友。小两口最近刚刚领证,她是他的第一个读者,也是她的阅读感受,给了小说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今年1月,当书开始销售,身边好友陆续知道后,大家纷纷表达了祝贺,头一次发现王迪菲身上“隐藏的技能”,一声声“大作家”的调侃,让王迪菲有些不好意思。 

王迪菲说,很多作家写书的时候,总有一些道理或者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要输出,而他写这本书其实是站在一个商业小说的角度,让读者在一天疲惫生活之后通过阅读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找到放松的方法,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与一些外向型的科幻不同,他更立足于人的内向型科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和对自我的认知。

“能够加印一次”,是他对出版首秀的期待。据透露,当下,已经有好几家影视公司在与之接洽影视改编、制作广播剧,这让王迪菲倍感振奋。 

谈及未来,今年6月毕业后,王迪菲还是会选择与医学相关的工作,但仍会继续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爱好坚持地走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