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9名大学生紧急入院!“肇事者”竟然是它……
2021-04-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施剑平/资料图

4月13日晚,江苏南京市120陆陆续续接到来自南京江宁大学城某学校学生的求助。有多名学生同时出现了头晕、心慌甚至烦躁不安的症状,而这些学生都是在抽了一种网上购买的电子烟后出现的上述症状。“戒烟神器”“时尚炫酷”“轻松解瘾”……电子烟商家们纷纷把眼光瞄向了年轻人。对此,专家表示,雾化的电子烟肯定不安全,危害难以预估。因此,社会各界有必要警惕电子烟新动向,避免青少年受侵害。

  电子烟又出事了!  

那一晚,共计有9名学生被陆陆续续送到某医院。急诊科医生在详细检查后发现,这些患者可能跟吸入某种电子烟有很大关系。好在这些学生在经过对症处理之后,第二天全部好转出院,并没有对自身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据媒体报道称,"肇事”的电子烟系一名学生购买,因新奇分享给其他人一起尝试。在接诊后医院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电子烟从一开始上市,其市场定位就是“卷烟替代品”或“戒烟产品” ;有的电子烟还打着“对人体危害小”的旗号,但是记者采访中,不少烟民在抽电子烟时,瞬间仍然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雾。那么,日渐走红的电子烟真像广告里描述的那样无害吗?

电子烟是世卫组织统称的“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ENDS)中的一个子类。美国CDC认为电子烟可能包含有害和潜在有害的物质,就包括:尼古丁、可吸入肺深处的超细颗粒、调味品(如二乙酰,与严重的肺部疾病有关的化学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致癌化学物质、镍/锡和铅等重金属。青少年呼吸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尼古丁等物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也会更大。

与卷烟相比,电子烟还常常被调制成各种“口味”,添加有各种食源性或非食源性的香精等添加剂,甚至添加成分不明确,这就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

  专家们意见一致  

对于电子烟的危害性,专家们早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气溶胶含有尼古丁。尼古丁具有成瘾性,在我国被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过量摄入会危及生命。尼古丁会在妊娠期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胎儿和青少年接触尼古丁对大脑发育造成长期不良后果,导致学习障碍和焦虑障碍。”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时国朝教授表示。

在他看来,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生成的气溶胶通常含有乙二醇、醛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烟草特有亚硝胺等,其中许多成分是已知有害健康的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电子烟中加入的调味剂(添加剂)经雾化后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长期使用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会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疾病的风险。

同样,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频频教授看来,电子烟中加入的调味剂(添加剂)经雾化后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青少年如果通过电子烟成为尼古丁的依赖者,今后会更容易成为传统卷烟的消费者。

  千万别抽“上头电子烟”  

近期在国内,还有报道称有不法分子,在朋友圈和电商平台公开贩卖所谓的“上头电子烟”, 其以“上头”“飞行”“快感”等词汇吸引购买人群,这种电子烟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就是四氢大麻酚,其实就是一种新型毒品!

上头电子烟又叫大麻电子烟,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电子烟烟弹里面被加入了一种人工合成大麻素,吸食之后会产生一种类似醉酒上头的感觉,说话语无伦次,吐字不清,同时还会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的症状。

大麻是联合国禁毒公约中的严格管制品,滥用大麻会使人产生幻觉甚至威胁生命。而此次“肇事”电子烟上标注的,就有“TETRA”字样。但字样并不一定与其成分相同,“肇事"电子烟中的具体成分,还需待有关部门进一步鉴定。

就在前几个月,有媒体报道称,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陆续接诊了多例因吸食这种电子烟而来就诊的病例。

对此专家表示,要对这种电子烟保持警惕,因为目前还不完全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另一方面这种电子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很多人不幸中招。

  电子烟成分有望透明  

不过对于电子烟,国家已经出手了!

为进一步加强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于3月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附则中增加一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电子烟监管参照卷烟,有助于帮助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对电子烟的错误认知,对于电子烟产业而言,将其全面纳入法治且透明的发展轨道,有利于该行业健康发展。”一位烟草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将目前市场无序发展的电子烟按照烟草制品来进行监管,这是一个进步。”郑频频教授表示,未来消费者也将可以明确知道电子烟的成分。

在专家们看来,雾化的电子烟肯定不安全,危害难以预估。因此,必须要警惕电子烟新动向,避免青少年受侵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施剑平/资料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