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打投近万票,年轻人如何送偶像出道?背后存在哪些隐患?
后援团制作的打投指南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4月24日,《创造营2021》即将迎来成团之夜。舞台之上,偶像们光芒万丈;舞台之下,粉丝们兢兢业业,他们虽与偶像相隔千里,却夜以继日地花钱、集资、投票……
近年来,偶像选秀节目扎堆上线,“粉圈”为偶像“集资打投”也呈现泛滥态势,单个选手的集资金额甚至能超千万元。这背后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资本游戏?粉丝为何走在“氪金追星”的道路上?其中又有哪些漏洞和隐患?青少年,到底该如何追星?
打投女工|14天投出15000票
14天投出一万五千票,2018年那场《偶像练习生》是小盼第一次“真情实感”为偶像“打投”。
打投,指的是“打榜投票”。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后援团囤积账号为偶像刷票。也就是说,正常粉丝一人一号、一天一票的话,负责“打投”的粉丝可以单枪匹马一天投出几百,甚至几千票。
这些负责“打投”的粉丝,圈内俗称“打投女工”。
事实上,小盼起初只是以“散粉”(没有加入后援会或饭圈的粉丝)的身份独自投票,但当比赛进行到最后一轮“出道战”,偶像是否能够登上C位的成败在此一举时,小盼决定加入组织——粉丝打投群。
领号,是“打投女工”工作的第一步。选秀综艺的投票机制中,各平台VIP会员通常都享有“多投一票”的权利,通过淘宝等交易平台,粉丝后援会大量购买VIP账号,手里常握着几千,甚至几万个账号,粉头(粉丝中的带头人)将账号分给自愿帮忙打投的粉丝,把这数以万计个账号里的票投出去。
小盼所在的粉丝群有200多人,10万个VIP账号一下子就发完了。后援会还会为“打投女工”们准备攻略,告诉他们如何在浏览器上快速地切换账号,达到“投票效率最大化”。
“完全像机械一样,眼睛都要瞎掉了。”小盼领了500个号,最后一轮投票时间长达半个月,她每天都要花上两个半小时,手工切换一个个账号,才能把500个账号内的1000票全部投完。
14天的投票时间里,小盼最终投出一万五千余票。但在同一个打投群内,还有很多粉丝领下几千个账号,投出近乎小盼两三倍的票数。
桃叭APP上的《创造营2021》集资榜单
集资拉票|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打投女工”只是和偶像“顶峰相见”之路上的一小步,买票资金从何而来?集资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齿轮。
“把资金集合在一起, 才能用在刀刃上。”小盼说,集资打投,就像是一个指挥官集中力量统一调配,“指哪儿打哪儿”,比如在投票的最后一小时盲投,是有所保留还是“all in”,都需要人来决定。
定位“粉丝聚合平台”的软件“桃叭”,是如今正流行的粉圈集资平台之一。在桃叭上可以看到,以《创造营2021》为例,节目上线以来截至4月22日,热门选手后援会发起“集资”活动平均超30场,从金额来看,多位选手的粉丝平均集资额突破1000万元。
“集资”显然不是今年个例。据媒体报道,2018年,《创造101》出道的11位选手的粉丝公开集资金额超过4000万元,为了把排名第一的孟美岐送上“C位”,她的粉丝们花费了超过1200万元。2020年播出的《青春有你第二季》集资总额更令人瞠目,仅冠军刘雨昕一人的粉丝集资总额就超1498万元。
在小盼看来,如果不是集资,粉丝也许不会花这么多真金白银。“你本来只想花100块,但在后援会的动员下,一上头,变成每天都打100块。久而久之,花出远超想象的钱。”
这个过程中,小盼见过被集体氛围感染的粉丝,把好不容易存下的演唱会门票钱拿去打投,也见过“学生党”为爱“倾囊”,辛苦积攒下的生活费,瞬间就变成千万选票中的沧海一粟。
据中国报告网《2020年中国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显示,95后中追星群体占比50.82%,00后则接近70%。让人更感惊讶的是,14.89%的00后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消费多集中于应援、购买代言或推广产品、打榜投票等。
“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在饭圈女孩心中,钱是衡量“真爱”的标尺。就这样,数以千万计的现金流进后援会这些“隐秘的角落”。
粉丝心理|你不投我不投,爱豆何时能出头
粉丝为何沉迷于集资打投这场狂欢?“你一票我一票,爱豆明天就出道”是每年选秀开始时粉丝必喊的动员口号,能将粉丝与偶像“荣辱与共”的心理展露无疑。
在学生的推荐下,上海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90后专职心理老师王文娟接触到《创造营2021》,她发现,节目中的粉丝不叫粉丝,而叫“创始人”,“在这个资本运作的游戏当中,粉丝不是局外人,而是拥有决定偶像能否出道的遥控器的局中人”。
真情实感的追星中,打投变成粉丝和偶像中间最紧密的联结。虽然在送偶像“登顶”的路上花了不少精力,但小盼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她支持的选手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出道了,当偶像在排名公布后郑重鞠躬,甚至流泪感谢“创始人”时,相隔千里的“小盼们”有着同样“美梦成真”的感觉:“他站在这里,有我的一份力。”
当共情达到一定程度,“虐粉”就变成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
“每个粉丝潜意识都觉得,偶像真就缺我一个。”小盼回忆,投票形势严峻,偶像排面不够,惨被对家嘲讽……粉头能从各个角度写出长达百字的“卖惨小作文”,“你不投,我不投,爱豆何时能出头”的紧张和急迫感,油然而生。
利用粉丝的竞争意识,后援会粉头甚至会故意制造与对家的矛盾。
3月中旬,一条“桃叭崩了”的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该热搜下,不少网友都分析桃叭之所以会“崩”,源于当天多位选秀选手进行的“集资battle”。
battle(对决),是通过“虐粉”激发粉丝打投激情的常见套路。不同偶像的后援会约定,在限定的时间内集资数额较多者为胜方,胜方可以根据赛前约定获得输方提供的“奶票”(购买赞助商乳制品获得的投票权),甚至“打投女工”的免费劳力,而集得资金则进入双方后援会各自的经费池。
集资界面上,对决两方的打投金额实时更新,战鼓敲响,数额上涨,看似荒诞,粉丝情绪却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高潮——“偶像的排面,就是我的排面!我的偶像,不能输!”
心理老师王文娟指出,一旦进入这场名为“集资打投”的狂欢,粉丝就不太会想到权衡利弊这种东西,竞争越激烈,他们反而会对偶像更加忠诚,更舍得花钱,情感投入也更多。
集资battle
隐患重重|卷款逃跑,粉头喜提海景房
粉丝们心甘情愿成为免费的“打投女工”和“提款机”,为爱发电,掏空钱包,但这一场场“集资”比赛筹得的资金都能用在偶像身上吗?不一定。
资金流向不明、账目弄虚作假,甚至粉头圈钱跑路,粉圈的“集资翻车事件”不胜枚举。
三年前,《创造101》决赛结束后,有的粉头在当天就关闭了粉丝站,钱和人都不知去向;去年,《青春有你第二季》中某热门选手的后援团也爆出筹款资金不知去向,后援会在事发后“光速”解散。
“粉头卷走千万集资,跑路后喜提海景房”已经成为饭圈老哏。从QQ打钱,到支付宝转账,再到依托互联网平台众筹,为了追求安全可靠,粉丝们集资的方式换了几茬儿,却都收效甚微。
以桃叭APP为例,创立不到两年,它已“收割”了200万用户,然而,在每个集资页面都会显示的桃叭平台风险提示中,清楚写道:“桃叭仅为提供项目发起的平台,并不参与项目本身,支持者应自行对项目风险进行判断……”项目实际进展与发起者承诺或描述不相符的,桃叭不承担任何责任,仅承担配合支持者维权的义务。
这意味着,一旦集资出问题,平台并不能提供任何安全保障。
“按理论来说,正常的后援会是会列明细的,但也全凭个人自觉,没有专门第三方监管资金流向的。”小盼颇为无奈地说,后援会如果想要做假账、借“集资”牟利,其实很简单。
对核心圈之外的小粉丝来说,没有其他途径支持偶像,粉圈和后援会是唯一的途径,明知没有确切保障,也只能硬着头皮打钱,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无奈之下“用爱发电”。
法律监管|行为合法,但应加强规范和监管
伴随着集资项目和款项越来越多样,粉丝集资究竟合法吗?是不是传说中的非法集资?面对粉头卷款“喜提海景房”的行为,又应当如何处理?
首先,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曾杰明确表示:粉丝集资是合法的民事行为。
曾杰律师指出,所谓非法集资,主要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两罪都是未经许可或无法律依据,以公开方式宣传,针对不特定对象,承诺保本付息的集资行为,而粉丝集资的行为,几乎都是一种共同的消费和赠与行为,集资人不会有任何返本的承诺。
“目前较流行的粉丝统一购票、打榜等,都是合法的。”曾杰律师总结道,这种公开的集资行为,本质上和常用的微信打赏、直播节目中的赠送礼物等类似。换句话说,非法集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擅自发行股票等”,而粉丝集资是为了“消费”,不求回报。
然而处于“灰色地带”的筹资应援,并不是一句“法无禁止即可为”就能搪塞过关。
如果粉头集资后,没有用于承诺的用途,或者卷款而逃、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都有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或侵占罪。
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督,“集资”蕴含各种问题隐患。曾杰律师认为,粉丝的自律和监管是重点,比如尽可能保留相关的证据,如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集资人的用款记录、发票等,如果集资人无法提供相关用款记录和流向证据,出资粉丝可以通过发起民事诉讼方式要求其返还;如果发现集资人有携款潜逃或挥霍集资款的行为,则可以通过发起刑事控告的方式维护权益。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饭圈集资”也予以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柳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建议,粉丝后援会应该在民政部门登记,明确责任,规定权利、义务,“能组织做什么活动,是否能够筹集经费,在哪个层面筹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登记备案,依法开展活动、接受年检”。
粉丝见面会
合理引导|从偶像身上看到梦想的无穷可能性
集资打投在饭圈愈演愈烈,如何正确引导、规范年轻粉丝理性追星,成为必须重视的一个话题。
韦震玲长期关注未成年保护和预防未成年犯罪问题,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并不反对青少年喜欢明星偶像。
韦震玲认为,崇拜明星、偶像是每个人在成长阶段大概率要经历的。青少年喜欢明星,可以树立榜样以激发自己努力进步,“我的偶像很优秀,我也要优秀”,向明星的优秀品质看齐,从正能量来讲,这种正确的引导都是很不错的。
和韦震玲一样,在王文娟看来,追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追星其实是移情,或者是自我投射的一个过程。”王文娟解释道,追星的过程,就是年轻人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无论是外形、能力,还是性格,在追寻偶像的过程中,年轻人能慢慢发现并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要追星的方式正确,偶像身上的能量能让青少年看到更光明、更广阔的世界。
那怎样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王文娟认为,应该让年轻人知晓,追星绝对不是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全部都花在明星身上,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追求,是从偶像身上看到梦想的无穷可能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混迹饭圈十多年的小盼,如今已经开始“佛系追星”,她提醒现在的年轻粉丝,应该抱着平和的心态做一个“理智粉”,保持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声音影响个人的情绪和想法。
王文娟也观察发现,自我意识足够高、能够独立思考的青少年,通常不会去参与饭圈的“纷争”,因此与其提醒学生千万不要“混饭圈”,不如把注意力聚焦在提升青少年的自尊建立和自我认同上。
采访最后,小盼提起令她感动的一句话:或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粉丝)追星到最后大都不是因为颜值,而是因为在走向他们(偶像)的过程中,我们(粉丝)收获的力量和感动,突然明亮起来的心情和轻快的脚步……她笑着说:“偶像有可能是假的,但自己的快乐和进步是真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