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进校园,萌娃学打木人桩
2021-05-03 青年

编者按

咏春拳、太极推手、缠头裹脑刀……看到这些功夫,你会不会觉得是在哪个武打片的片场? 其实,在上海中小学的体育课上就能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小学体育课“上新”中华传统武术项目,在帮助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理解。5月2日起,本报推出“中华武术进校园”系列报道,带你走进上海中小学的体育课堂,看看学生们都学了哪些“功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看过电影《叶问》的人,都会对影片中叶问打木人桩练习咏春拳的画面印象深刻,而对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遥远,因为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他们就能学咏春、打木人桩!小学生学咏春拳能学哪些招式?是怎么学的?让我们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咏春拳课堂看一看。

行抱拳礼,马步开桩,女生出拳,男生撑掌防守……在进行过热身、熟悉了动作之后,四年级(1)班的学生们拉开距离开始两两对练“过招”。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动作,但要在对抗中得心应手地使出来并不容易,不但出拳要迅速,防守也要眼明手快,而学生们对于这样的练习显然很感兴趣。

“马步扎好,手要拍准!”专业咏春教练张强不时指导着学生的动作。“过招”练习之后,张强又让学生们戴上护具,进一步“实战”:双方右脚脚背相抵,右手攀掌,用所学的进攻、防守动作,攻击对方的有效部位得分。朱悦瑛和陆伊琳是两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小女生,但穿戴好护具后,出拳丝毫不“手软”。“以前看过电影《叶问》,知道咏春拳很厉害,自己也能学感觉很有趣。”朱悦瑛说。

“上海的校园咏春是从黄浦区起步的,我们学校是首批将咏春拳文化引入校园的学校之一,已经开展四五年了。”卢湾一中心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陆倍倍介绍说,学校联合上海俊咏堂咏春拳馆开办咏春拳学习班,每周定点定时,由专业教练指导教学,“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采取长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短课程是普及性的,利用‘快乐活动日’在四年级全年级普及,专业教练会把咏春拳项目最精华的内容浓缩成四节课,让学生们学习。”陆倍倍说,长课程则是专业教练进入校园,从社团中选拔能力比较出众的学生进行1-2年的强化练习,“这其中又分为基础班和校队班,水平更高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训练,时间不受限制。”

作为一种实战性很强的拳术,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拳快而防守紧密,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在四年级(1)班的这堂普及课上,学生们学的就是咏春拳最精华的招式,而除了两两对练,打木人桩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咏春拳强调攻守协调,中小学生学习这样的传统武术项目,除了可以强身健体、更自信外,对于身体协调性开发、脑力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张强看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讲求孝义勇信忠,蕴含着很多优秀品德,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注重身形、顶天立地,对于学生精神面貌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陆倍倍也认为,优秀的传统咏春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将咏春拳文化引进校园,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习传统文化,锤炼品质,成就品德,也为学生们的健康体魄打下基础。“中小学生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学习,也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基础环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