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进校园|学生主动要求学少年连环拳,创新打破学段藩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见习记者 郭容/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伴随着《中华功夫》的背景音乐,身穿白色武术服的少年们在操场上上步弹踢、马步架掌,一招一式透露着昂扬的活力和精气神!这是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武术课上的场景,孩子们在专业武术教练的指导下打着少年连环拳。而这样的武术社团课程,是学生主动要求开展的。
五年级学生刘迦殷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小“学霸”,不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乐器更是玩得溜。上学期,他选了学校的武术社团课后,立刻就迷上了中华武术。“刚开始选武术社团,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没想到上了几节课之后,就发现武术非常有趣。”刘迦殷说,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自己也看过不少武打影视剧,很喜欢黄飞鸿、方世玉这样的“武林高手”,“他们的武打动作非常帅气,所以我也想练好武术”。
有了兴趣“加持”,刘迦殷学得非常认真,每个动作都力求标准、规范,每天还坚持在家里练。刚开始,他扎马步只能坚持半分钟,随着坚持不懈的锻炼,现在已能扎2分钟。“弹踢、弓步这些动作也都越来越标准。”
像刘迦殷这样对中华武术感兴趣的学生,在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有不少。“最早,学校是在学生体锻活动中开展武术操训练,很多学生慢慢喜欢上了武术操,一部分学生就向学校提出建议:能否聘请专业老师开设武术社团?”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政教处老师段乐春介绍说,当时学校正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想引入中华武术课程,但担心学生是否能接纳,没想到学生主动提出要学,于是学校立即向社会购买武术课程,聘请专业武术教练,以社团的形式教授孩子们学习中华武术。
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1300多名学生。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重视开展社团活动,相继推出了七八十个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而针对中华武术社团,学校打破了学段藩篱,四、五、六年级学生若有兴趣都可以在学校选课系统里选。
“目前学生们练的这套少年连环拳,融合了掌、拳、钩等手型,步伐由比较简单的马步和弓步组成,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给学生们上课的武术教练邵虎介绍说,虽然动作相对简单,但这套拳的锻炼功效却不小,“能增加孩子们的腿部力量、四肢的协调性以及身体的平衡性,有些动作对身体灵活性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刚开始,中华武术社团是‘新生事物’,同学们不太了解,选课的学生大概也就十一二名。随着社团在学校层面亮相越来越多,有了社团学生‘现身说法’,选择中华武术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人数成倍增长。”段乐春老师透露,至今,武术社团已开办了近5年,结合学校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项目的开展,社团的规模和内涵都在不断拓展与深化,“既能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帮助他们强身健体、增长技能、培育品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见习记者 郭容/图、视频 见习记者 周紫薇/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