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与名家|专访才旦卓玛:第一次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哭了
2021-05-1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58年后,当才旦卓玛给记者再度哼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依旧清亮的嗓音,让人忘记她已是84岁的老人。5月10日晚,她再登让她一唱成名的上海之春舞台,携手歌唱家方琼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红色经典,庆祝建党百年,引发全场如雷掌声。5月8日,在市文联的休息室,记者专访了这位笑眯眯一如邻家老人的著名歌唱家,聊起了当年这首经典的台前幕后,以及她如今的生活。

  它唱出我这样穷苦人民的心声  

Q:您是1963年唱红的这首歌,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学校为什么会特别推荐您来唱?

A:老师“随便”推的吧?哈哈。其实是集体推荐的。我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广播里听到的,我一听就觉得旋律和内容都特别好,尤其是歌词的内容,唱出了我这样穷苦人民的心声。我是1958年来到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的,1961年在学校入了党,我就是很想把自己的心声唱给党听。我汉语不太好,老师一句一句教,别人可能1个小时就能学会,我学了两个月。汉语的咬字发音,对当时的我来说,很难,老师不仅要我注意咬字,还要求我理解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另外还有表演上面的辅导。知道我要唱这首歌,表达我们少数民族穷苦大众对党的感激心声,声乐系到整个学校,各方面都很关心。所以这首歌最终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它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和支持。

Q:这首歌的作曲朱践耳先生,当年和您是怎样合作的?他特别认可您的版本,也确实是这个版本唱红了这首经典?有一些什么合作的小故事吗?

A:这首歌的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功,第一个就是作曲家非常重要,其次是作词也非常成功,第三才是唱的人。当年我想唱这首歌,老师特意请朱践耳同志来听我唱,后来他说,“我听了好几遍,她真的唱到我的心里去了”。后来我们也接触过很多次,他是非常好的人,非常纯粹的艺术家,根本不看重外在的东西,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创作。

Q:那现在58年后再唱这首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情吗?尤其是今年是建党百年,会不会有更多感触?

A:上海这次邀请我来唱,我很高兴,今年唱肯定有更深的感触。现在,我已经84岁了,唱了无数遍这首歌,虽然和当年词曲都一样,但看到了国家有了更好的发展,全国人民也都在唱这首歌,我也领会到歌里更深的内容吧。

  第一次在上海之春舞台上唱,我哭了  

Q:这次上海之春要给您颁发“特别荣誉奖”,您还记得当年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唱这首歌的场景吗?

A:我非常开心,也非常感激。还是那句话,这首歌的成功,是集体的功劳。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第一次唱,还很紧张,后来就没那么紧张了。而且,因为领悟到歌词的深意,想起来自己读书前的苦日子,我觉得唱得很动情,第一次唱我就哭了。当年上海之春之后,在很多地方都唱了,文化宫啊、音乐厅啊,到哪里大家都是热烈欢迎,掌声特别热烈,大家都跟着唱。这首歌内容特别丰富,现在更是大家都在唱。

Q:那您最喜欢歌曲里的什么歌词?

A:就是我刚才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当年就特别有感触,觉得这些词都写到了我心里。

Q:您除了在上海之春唱红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也非常受欢迎。

A:《北京的金山上》本来是我们西藏的民歌,后来加了词,歌颂毛主席。因为这些歌曲,我们被毛主席接见过好几次,印象最深的是作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员被接见,周总理带我们去见毛主席,周总理说她就是唱百万农奴站起来的演员,毛主席说我们唱得好。

Q:在回到西藏,为西藏的文化事业发展做了那么多事之后,您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还练声吗?会指导学生吗?

A:现在在家,就做做家务,每天起来烧烧饭,早上起来扫扫地,收拾收拾东西,看看报纸。其他你说现在家里也没有养牛,养羊,对不对?偶尔练练声,练一点,不练没有感觉。学生倒是没有带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