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蓝染遇上红色主题,版专的师生们这么做
2021-05-1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我几乎天天来这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非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丁亮在大师工作室里,将酒精材料倒入一口敞口深缸内,用长长的竹竿搅拌印染的原料,良久水面上浮起一层蓝色泡沫,一气呵成“养缸”的动作。

偌大的工作室内,摆放了许多学生们原创的和建党100周年相关的非遗蓝染文创作品,这些作品将集合起来筹建一个展览,以此庆祝建党百年。

大学生用非遗蓝染工艺创作心目中的建党百年

蓝染艺术大师工作室角落里的两口大缸已经随着丁亮辗转了多个学校,它们的出生地在贵州。缸里盛放的是板蓝根叶子为原料做成的染料,最少隔天需要加入酒精材料用竹竿搅拌。时隔多年,丁亮已经能通过蓝色泡沫的成形来判断染料的质地。当地人甚至还会将泡沫放在嘴里尝。

每口缸的容量约300L,丁亮将一块白布均匀地放下缸去,20分钟后上了第一道色,之后再放在染料里浸20分钟,如此反复数遍。每次的颜色都会比之前的更深。

当天的工作室里还有两位00后艺术设计系大一学生。其中,林常阳的作品是“建党百年”一组四幅非遗蓝染作品。林常阳指着这些作品,一一解读上面的百年元素,有一带一路,有一双手代表合作,有澳门回归标志;也有与百年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息息相关的标志物与建筑,比如老克勒烟斗,怀表,“Shanghai”、“侬好”字样,东方明珠,外滩的钟,甚至还有上海的市民文化节,画面上有弹吉他的乐手、舞蹈家、萨克斯。“你看,上面还有上海市花白玉兰,这里还有一双手将花捧起来。”小林介绍说。

另一位大一学子洪叶的作品则由六幅拼图组成,每幅画都有一个主题,分别是红船精神、工农红军、长江大桥、两弹神州、奥运圣火和建党百年。“这些画跨度百年,代表了新中国百年的发展。比如长江大桥代表中国基建的转折,奥运圣火则象征了中国在世界上体育地位的大幅提升。”

“我们这个课是艺术设计系各个专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由于是自愿的,所以学生们的主动性特别强,针对这次建党百年主题创作非遗艺术作品,他们几乎是天天来创作,创作出了一批好的红色主题的非遗艺术作品。”丁亮告诉记者,早在创作之初,他就强调,所有的作品必须要原创,之后师生将共同开发红色主题文创衍生产品。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上一堂党史课

在丁亮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和红色主题跨界合作,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喜欢上非遗,另一方面又在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回党史教育。

据其介绍,印染类非遗主要包含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一项上海市嘉定区非遗项目。分别是:贵州苗族丹寨蜡染、云南白族大理扎染、江苏南通蓝印花布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市嘉定区药斑布一个市级非遗项目。

“通过制作红色主题的非遗蓝染作品可以让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丁亮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贵州苗族丹寨蜡染的全套复杂的制作流程,从裁布、绘制草稿、上蜡,从浸泡、染色到脱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制作中耗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并且制作中的每一步的结果都是未知的,很有可能上蜡过程中出点意外可能就要推翻重来,染色也会出现不够均匀等等,但他一直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做到知行合一。

据丁亮介绍,当初学校成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非遗研究中心蓝染艺术大师工作室的初衷也是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室不仅能继承保护印染类非遗项目;还可以从事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及制作工作;又可对贵州、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乡村振兴活动;甚至还可以从事绿色纯天然植物染色提取实验科研,对改善化学染料污染环境提供有益的探索。

而非遗研究中心则是一个集传承、创新、教学、研发、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机构。“我们希望长期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将学党史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希望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蓝染的实践创新之旅中,弘扬非遗文化和红船精神,学习传统蜡染工艺,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发展手工技艺,提升艺术审美。同时在传承非遗文化与党史学习的结合过程中,将蓝染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变成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的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重读党史,接过历史接力棒。”丁亮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