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感受家的温暖,这群90后设计师打造徐汇“最美居委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这里真的是居委会吗?我都不敢进来了。还以为是咖啡馆。”余先生和其他几位居民来到岳阳路上的建岳居委会,在穿过一处幽静的迷你庭院后感慨道。
在接手建岳居委会的改造项目前,赵悦莱和几位90后设计师对居委会的印象是“中规中矩”。“我认为,居委会不应只是古板的社会单元,还是一种社交场合、一种公共艺术,尽管‘为社区居民服务’是每个居委会的初心,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连居委会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
如今,这群年轻的设计师受天平街道委托设计了一个邻里小汇,将建岳居委会打造成了“像家一样好客”的公共生活客厅。
“最美居委”如何打造?
因为工作室就在毗邻居委会的建业里,所以即便完成了设计,赵悦莱和同事们还是会“常回来看看”。
“这次和几位小伙伴接手居委会的项目,改变了我对居委会的印象。”当赵悦莱和居民区书记陆文杰交流时,一方面惊讶现在的居委干部如此年轻,另一方面讶异原来居委干部的想法可以如此开明。“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市民客厅。而非仅仅刷刷白墙、摆摆桌子就可以的办公场所。让我觉得钦佩的是,他们愿意花很长时间来和我探讨审美。”
因为居委会租借的是老洋房,为了让整个设计与房子的格调相符,让人更有代入感,青年设计师团队找来了老钢窗、老地板。
1993年出生的陈晨主要负责的是硬装设计,她想到将隔墙打造成门洞,让洞线流通起来,使得通风、采光变得更好,甚至还将水管用罗马柱包起来。
同为90后的高华珍负责的是软装。居委会面积虽然不大,但她会注意每个细节。看到地上脏了,她就会打扫。
“局促晦暗的空间可不是好客之道。”在谈及设计理念时,赵悦莱表示。将其中隔开的两室打通成一个大空间,作为整个居委会开阔的“大客厅”。围绕着客厅,像真正的家一样布置舒适的休闲区、活动区、阅读区、会议室,以及安静亮洁的办公室等。“简而言之,以前走进建岳居委会大多是来办事的,但现在吸引着所有热爱美好生活的市民。”
不仅如此,设计师们还追溯了上海以及岳阳路环境里本有的里弄元素。深褐色老上海风情的木作、老洋房的半圆拱券、米色系肌理的墙面、深色小块人字拼木地板、古典的藤编家具铁艺家具……
“最美居委”吸引青年参加活动
“最美居委”打造成了,最兴奋的要属陆文杰和首批入驻办公的居委干部。“办公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居委会的客厅里有一扇玻璃门。前不久有不少“网红”到岳阳路上打卡,看到美丽的老洋房忍不住驻足,有人试探地询问工作人员,“我可以进来吗?”当居委干部和她们说,这里是居委会,欢迎她们进来坐坐。不少人很惊讶,因为这和她们心目中的居委会反差很大。
近期,居委会开始了试运行,也举办了多场适合年轻人的活动。陆书记拿下墙上的一幅幅活动照片。“你看,这个是印染丝巾的活动,受到年轻妈妈的欢迎。那个是亲子活动,爸妈带小朋友来这里阅读。现在的居民其实挺孤独的,需要社交,和邻居们发生链接。而这个邻里小汇赋予了更多功能,让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找到同伴。”
在赵悦莱看来,当今的城市物资繁盛,但却少了那么一点人与人交往中的暖。居委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如果能跳出原有的古板形象,提供交流思想、生活方式的公共场地,就能让常住居民们产生同在一个社区生活的凝聚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