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完赛全球六大洲越野跑的极限跑者邢波,零退赛背后:克制的自我管理、充分准备,更需要足够的敬畏心
2021-05-24 青年

邢波参加北极马拉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这两天,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造成人员伤亡的消息牵动人心。邢波所在的几个越野跑圈也炸锅了,他和跑圈的朋友们聊了很多,为遇难者惋惜,也为越野跑圈的风险防控倒吸几口凉气。发生这种局部的极端天气变化实属外界不可抗力,但不论是赛事主办方还是参赛者,哪怕任何一方多做一点点准备,更多一分自我防范,人员伤亡的数字也许能更小……

邢波的职业身份是东软集团副总裁,而在工作之外,他又是一个常年参加全球顶级百公里越野跑的极限达人。至今,邢波完成了全球六大洲的百公里越野跑,曾7天250公里一个人穿越地球上最干的沙漠——阿塔卡玛,穿越过撒哈拉沙漠,也把越野跑的足迹留在了南极和北极。

目前,他的心愿清单上只差北美大陆,如果实现了全球七大洲大满贯,他将成为首屈一指的全球记录完赛者。而在多年的百公里越野跑履历中,邢波一直保持着“零退赛”的记录。他说,人要敬畏自然,不能逞“匹夫之勇”。零退赛背后,是长期克制的自我管理,充分的赛前准备,更需要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心。

如今,邢波还多了另一重身份,“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和“珠峰135英里极限赛”的策划者和联合创始人。既是百公里越野跑资深达人,又是赛事发起人、策划者,这样的双重身份也便于我们从参赛者和组织者的双重视角回看:极限越野跑该如何规避潜在风险,实现安全完赛。

邢波穿越阿塔卡玛沙漠

【身份:极限越野跑者】

开赛前,做足120%的完赛准备

“极限越野跑不会给我们太多犯错误的机会。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邢波说了这样一句话:“看似毫不费力,其实竭尽全力。”因为每一场极限跑都有它的特点和自身定位,山地地貌、天气条件千变万化,主办方的参赛要求各不相同,即便跑遍了六大洲,有些常规经验并非放之四海皆准。

2018年4月16日,邢波带着19岁的女儿,一起完成了北极点马拉松,女儿邢佳雯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完成该项赛事的选手。邢波说,这是一场持续半年以上周密的系统性工程。他发给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一份北极点极限控制PPT,足见他的赛前准备有多细致。在北极点马拉松的风险点分析中,他从不可预防的生命危险和可预防的生命危险,以及相应危险预案做了全盘复核,赛前规划中包括了项目解构、体能训练、装备及测试、研究以前赛事情况以及行程安排五个维度。

为了做足极寒环境下的训练准备,邢波带女儿两次去往哈尔滨,在体感温度零下40℃中的松花江冰面上展开训练,模拟北极点的比赛环境。第一次模拟时,因为准备不足发现了不少问题。“极限越野跑不会给我们太多犯错误的机会。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预防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邢波说道。

“强制装备就是危急时刻的救命装备”

目前保持零退赛记录的邢波,分享了他的赛前准备清单:首先是体能准备,长达半年到一年之间的训练。其次,周密研究参赛的赛事特点,特别是特殊地貌环境、天气状况、水土情况等等,在国外参赛时比赛前几乎不吃当地美食,害怕引发水土不服等突发状况。最后,也是进行最多的,就是风险预防。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也会根据以往参赛者的经验,列出所有风险点。“极限越野赛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事前要做出120%的完赛准备,最后在比赛现场去实现它。”

就像比赛时的选手背包,强制装备就是危急时刻的救命装备,不能过分追求轻量化。国外殿堂级的越野比赛,主办方会严格规范强制携带的物品,例如高海拔地区必须配备带帽冲锋衣、补给能量食物、防水手套等强制装备。不但要保证相应公里路段的标配,甚至还要预留出等待救援期间的储备。而往往比赛中,选手们为了保证配速和体能,会尽量减少背包物品的重量。

邢波告诉记者,不管主办方是否有准备,在他的比赛背包里一定会有急救包、相应运动装备以及能量补给。因为赛事不同,每次参赛背包都要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对于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的组委会而言,有一点是需要反思的,考虑到中高海拔地区的天气变化,冲锋衣应该作为强制的装备要求,而不应该只是建议装备。”

“参赛者要把生命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回看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除了极端天气这种不可抗力,开赛前选手对当地环境的认知不可或缺。邢波说,需要了解赛事的环境地貌、爬升和下降的路段、天气变化。地貌方面,需要了解路面质地,是否有悬崖、河流,是否有小面积的沼泽或是沙漠,根据地貌特征来选择自己的装备。特别在山地地区,需要了解当地海拔,对爬升和下降时的体能分配做出预判,并提前做好相应的训练。例如,杭州百公里上下坡有很多斜坡路面,香港100上下坡基本是台阶路面,虽然是相同的爬升高度,野路上脚踝一直处于斜面上,伤害性就大过于台阶路面。

另外,要了解赛事举办地的天气情况,这是根据常规的参赛经验判断的,同时还要了解当地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情况。黄河石林是中高海拔山区,要格外考虑局部天气的变化情况,可能“一天经历四季”。首先,赛事组委会有告知义务,但是对于参赛选手而言,要时刻提醒自己:越野比赛不同于马拉松,环境地貌复杂,大多路段荒无人烟,没有工作人员的实时保护。

“这是一场和大自然之间的终极对话,需要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心,需要完善的自我管理和应急预案,这些都要求参赛者对自身风险有充分认知和预判,把生命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邢波说道。

邢波参加“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

【身份:赛事组织者】

极限运动需要完善的赛事准备和应急预案

邢波认为,作为极限赛事的主办方要扮演好这样几个角色:首先要把赛事传递的体育精神和人文背景,契合当地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挖掘。就像“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至今已举办过五届,从一个中国地区的优秀赛事成长为全球的优秀越野赛事,很多参赛选手都把这项赛事当作心灵净化、传递极限精神的一次“精神洗礼”。

第二点,作为极限赛事的主办方一定也是经验丰富的极限跑者,需要对赛事的路线设计进行合理规划,规避风险,让跑者比赛的路线更加安全,让跑者充分享受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

第三点,主办方还要扮演“多数跑者”,也就是说,需要考虑大多数极限跑新手在赛段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相对安全的赛道。这样一来,提供的赛事服务和应急配备才能满足大部分的跑者需求。反观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如果应急预案中能够安排更多的紧急避难点和简易帐篷,也会相对减轻恶劣天气时参赛者的风险。

第四点,考验的就是主办方调动当地资源的能力。政府资源、应急急救资源,也要提前进行必要的风险调研,规避赛道上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这需要一个专业的赛事服务团队,具备相应的跑者经验,事前要做大量的相关培训,永远把赛事安全放在第一位。

2019年,邢波参与策划的“珠峰135英里极限赛”算是极限跑圈难度系数最高的顶级赛事了,这条线路围绕尼泊尔珠峰大环线展开,其中要经过3个5400米的垭口。他说,通常跑步圈用退赛率来判断比赛的难度系数,但是对于“珠峰135”来说,其难度和评价体系就不是退赛率,而在于完赛率,能否确保选手100%的安全完赛。这对赛事组织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他们在赛前经过5次测线,赛中安排救援飞机随时待命,选手到达海拔3000米以上,安排当地夏尔巴人全程陪跑。

当时,这场赛事迎来了7名全球顶级越野高手参赛,并顺利完赛。比赛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参赛选手,也要确保工作人员100%安全。例如,摄影师也需要自己携带所有摄影装备登上海拔5400米,对他们身体的考验并不亚于参赛选手。

无疑,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出现大范围的群死群伤,也给中国极限越野跑圈的组织者与参赛者敲响了警钟。邢波说:“极限越野赛的魅力,是通过跑步的方式,去享受和大自然对话的过程,而不是拿生命去冒险的旅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