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上海等多地将暂缓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真相+最新答疑来了
2021-05-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近日,有上海市民收到短信称:“6月8日之后没有第一针了,赶紧去接种!”除了上海外,安徽合肥等多地的市民都收到类似短信。

6月中旬左右,市民将不能再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事实上,这个消息并不准确!并非不进行第一剂接种,只是尽量先满足第二剂接种。

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结合我国疫苗供应实际和工作安排,前期我们对重点人群分步骤进行了疫苗接种,依据疫苗接种技术方案中关于两剂次接种间隔要求,6月10日-30日期间,我们将主要对接种完第一剂次疫苗的重点人群,集中开展第二剂次接种。但这期间对出国等人群的需求,我们仍然继续提供接种第一剂次疫苗的服务。7月份后我们将继续开展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提高人群接种率。”

因此,6月10日-30日期间,并非完全不进行第一剂的接种,只是尽量先满足第二剂的接种。暂未接种第一剂次的人员,无需担忧不能接种疫苗。(但是最好尽快接种哦!)

目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疫情防控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负责。

5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率在23%左右,这远远不够,至少需要达到70%~80%的接种率。当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还不高,距全民免疫还远远不够,我们仍然要高度重视,谨防输入的风险。希望大家能够跟上形势,尽快接种疫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表示,“很多人觉得国内疫情管控很好,没有急迫性,但我们必然面临世界重新打开时的风险。全球各国会陆续打开国门,我们打疫苗的急迫性也会越来越高。在此之前,我们迫切需要完成接种以应对输入性风险。”

目前,上海一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一手抓紧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稳妥、有序、压茬推进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争取尽早建立免疫屏障。截至5月25日20时,全市累计接种2440.86万剂,1404.59万人已接种第一剂次,1049.1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在沪外籍人士累计接种45122剂,在沪港澳同胞累计接种6814剂,在沪台胞累计接种14676剂。

 ◆ 最新热点问答来了! ◆ 

上海目前接种的有哪几种疫苗?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分别需要打几针?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可以维持多久?……市卫健委最新公布热点问答,帮您解疑释惑。

Q:本次接种上海市使用的是什么疫苗?

A:本市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以及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生产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

目前,其他研发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正陆续上市,后续供应的疫苗产品将根据疫苗上市情况及时调整。

Q:新冠疫苗的适用对象?

A:目前新冠疫苗适用对象是18周岁及以上人群。

自2020年10月份起,本市即启动高风险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之后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接种范围逐步从高风险人群、高危人群扩大至普通人和其他特殊人群,分阶段有序、有力推进本市新冠疫苗接种。目前,本市新冠疫苗接种已覆盖在沪居住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等18岁以上接种对象。

Q:新冠疫苗接种打几针?接种部位?

A: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目前推荐基础免疫程序为2针,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不同疫苗产品的接种程序和接种部位有所不同,具体以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随意调整免疫程序可能影响安全性、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对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的说明,无需补种。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

不同种类的疫苗由于研发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免疫机理不同,所需接种剂次也就不同。

Q:接种对象有哪些情况应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A: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癲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Q: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是否能用药?

A: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建议暂缓接种。

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具体可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

Q:过敏体质或正在发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的是否可接种新冠疫苗?

A: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处于过敏性疾病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对于非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包括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过敏)、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等,均不属于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

Q:近期接种过HPV疫苗、狂犬疫苗、带状疱疹等疫苗的人员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由于新冠疫苗为新上市疫苗,目前尚无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后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的相关研究报道。建议与其他疫苗至少间隔14天以上,但如遇动物致伤或出现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该间隔。具体以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

Q:皮肤湿疹、酒精过敏、头孢过敏、心悸、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有甲减的人员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以上人员在非发作期均可以接种;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

Q:患有肿瘤、术后等大病人员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A:肿瘤、术后患者建议参考临床医师建议,结合患者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病情稳定可接种疫苗。如病情尚不稳定建议暂缓接种。

Q:新冠疫苗接种是否安全有效?

A:本市目前使用的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分别于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5日和2021年2月25日附条件获批上市;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也于2021年2月25日附条件获批上市。根据我国新冠疫苗开展的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上千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目前的大规模接种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上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经过验证。

Q: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A:从前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Q: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抗体?

A:根据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Q: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可以维持多久?

A:新冠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新冠灭活疫苗截至目前已经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续会持续加强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此前,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免疫持久性仍在持续观察中。

Q:疫苗对病毒变异或其他国家毒株是否有效?

A: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疫苗失效。

Q: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核酸检测会呈阳性吗?

A:不会。核酸检测的是新冠病毒抗原,新冠病毒疫苗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已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故接种后不会导致患新冠肺炎。

Q:新冠疫苗接种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凭证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A: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Q:新冠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检测会呈阳性吗?

A: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对按免疫程序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8天后的临床试验及接种人群检测,抗新冠病毒抗体可能呈阳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具备做中和抗体检测条件的机构,如用一般方法(如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IgM、IgG抗体,有可能会显示阴性,这主要受限于试验方法的灵敏性,不一定代表未产生免疫应答。

Q: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入境检查血清抗体呈阳性怎么办?

A: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者在国内外医学检查中,如遇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核酸检测等其他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声明已接种疫苗并出示接种证,以便相关机构鉴别诊断。

Q:个人可以将新冠疫苗带给海外的同事接种吗?

A:新冠病毒疫苗出入境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个人不得私自携带新冠病毒疫苗出境,否则,可能面临违反境内外法律等风险。

Q:接种新冠疫苗后是否就不会得病?

A:新冠疫苗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差异均有关。

Q: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后,是不是还要继续戴口罩?

A: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或者发病。目前,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因此,接种疫苗后仍需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Q:不同厂家的新冠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A: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使用不同厂家统一技术路线的疫苗替代接种的研究,保护效果和安全性都未受影响。国内外也正在开展不同技术路线疫苗“混打”的研究,以诱导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反应,还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来确定新的免疫策略。

Q:在外地接种过一针新冠疫苗,到上海还能接种第二针吗?

A:可以凭外地的接种记录,按照相应间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快完成)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