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史涌现英雄校友,三个“英雄班”传承红色血脉
2021-05-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上海市清华中学,有三个以英雄校友名字命名的英雄班,分别是“王孝和英雄班”“韩人耀英雄班”“黄学东英雄班”。今年,“王孝和英雄班”“韩人耀英雄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在5月31日下午举行的清华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上,新一届两个初一班级的学生接过了英雄班旗帜。而现场,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四位校友的三个动人故事,也让学生们了解了学校的红色血脉。

  教授校友讲述惊心动魄故事  

在清华中学近百年来的校史上,涌现过众多英雄校友。清华中学的前身——距离中共一大会址仅2公里的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一大批先进学生立志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王孝和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王孝和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由党组织安排进杨树浦发电厂工作。1946年1月,上海电力公司发生大罢工,他积极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斗争。1948年4月王孝和被捕,备受重刑,威武不屈,同年9月30日英勇就义,年仅24岁。主题活动现场,通过师生自导自演的红色故事剧《碧血丹心王孝和》、红色遗迹寻访活动以及观看王孝和女儿王佩民老人口述“王孝和的狱中遗书”视频等多种方式,学生们了解了这位烈士校友的事迹,也探寻了学校的红色基因之源。

1949年初,解放前夕的上海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清华中学的前身——弘毅中学的学生中间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如今已89岁高龄的马东白当年就是弘毅中学的学生。这位曾担任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院长、上海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副主任的教授,通过视频给学生们讲述了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大约在(1949年)5月中旬,我早上去学校上学,书包中带有《思想方法论》和《共产主义宣言》两本禁书。刚走到校门口,就被同班同学施良祖拉到他家里,他告诉我特务在校门口查书包,如果发现了禁书,马上就地枪决。我当时将信将疑,并把两本书留在了施良祖同学家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一切。我想如果我当时遇难,可能成为龙华烈士公墓的一名无名烈士,后来就什么也干不了了。”马东白用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如今能在这样好的环境和现代化的学校里学习是非常幸运的,“但你们不要忘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就是过去千千万万的烈士抛头颅洒鲜血换来的。”

  传承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  

1958年,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和弘毅中学合并为红星中学,1985年更名为清华中学,而这期间也涌现了一批英雄校友。1979年1月24日的冬夜里,韩人耀、黄学东两位校友为保卫国家财产,与撬窃储蓄所的盗贼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斗争,最后英勇牺牲,韩人耀时年21岁,黄学东19岁。主题活动中,韩人耀妈妈来到现场,为师生们回忆了当晚撕心裂肺的一幕。

四个校友的三个动人故事让现场学生动容。八年级学生陶思铭说,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如王孝和一样愿意为了信仰而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辈们,选择了自己的使命,割舍了人间的温柔眷顾,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可以安然在这美丽的清校园里学习、生活,“我们应该铭记英雄校友的名字——王孝和!”

为了赓续红色血脉,从2019年起,清华中学将当时还是预备、初一年级的三个班级命名为 “王孝和英雄班”“韩人耀英雄班”及“黄学东英雄班”。今年,“王孝和英雄班”“韩人耀英雄班”两个英雄班的学生即将毕业,在校鼓号队的铿锵声中,新一届两个初一班级的学生接过了英雄班的旗帜,也接过了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承烈士遗志,将红色基因、英雄的旗帜代代相传,争做时代新人。

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严奕表示,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青少年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一代”,从这些勇于献身的英雄和不屈斗争的校友前辈身上,能看到信仰的力量和家国的情怀,也能看到当信仰被镌刻在学校史册之上所产生的无穷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