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美育课程走出校园,融入城市光辉记忆中
2021-05-30 生活

青年报记者 孙琪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上海的高校师生们会献上一份怎样的礼物?日前,在团市委、市教委的指导下,由青年报社、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主办的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大赛暨“建党百年·青春创想”2021年红色文创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沪上众多高校、部分长三角高校都纷纷积极参与大赛。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出创意十足的红色文创作品。这些融合了新时代的设计理念的作品,表达出他们对上海红色记忆的敬意,也体现了青年学子不忘初心,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

  用文创再现那段威震敌胆的革命往事  

胡杰明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

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书记胡杰明工作室内,展示着数件红色文创作品,比如“浦东游击队”人物IP动画形象创作,以“入党誓词”为主题的《红旅追忆》、还有镰刀锤头组成的作品《初心》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

“我的学生将带着这些作品参加‘建党百年 青春创想’2021年红色文创大赛。”胡杰明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支部书记,在前期上海市“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培育计划项目背景下,她正好接触到了革命老英雄游击队长朱亚民编著的《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忆淞沪支队逐鹿浦江两岸》的红色文化资源,于是决定通过艺术来弘扬浦东的红色文化。于是他们积极开展了“浦东游击队”主题的话剧创作。东华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比较综合全面,除了环境设计、会展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外,还有时尚设计、服装设计、表演专业等。“所以我们就想把‘展’‘演’充分结合,以创建文化IP的方式去阐释《浦东游击队》。”表演系的同学来演话剧,会展专业的同学参与话剧的舞美道具设计,以及动漫风格的人物形象塑造,师生们很自然地把课程、专业教学内容与红色文化做了结合,“我们的文创融合海派文化元素、抗战元素、新四军题材的图案设计等。”

胡杰明和学生开展《浦东游击队》红色文化之旅。本文受访者供图

对于史料研究的基础工作,师生们非常认真。“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同学去网上查资料,而是安排了很多实地探访的活动。我们与新四军研究会的革命后代和新四军画派的艺术家座谈交流数次,还去南汇烈士纪念馆开展‘艺说·足迹追寻’党史学习活动,用移动式、沉浸式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体会新四军的精神。”

对于这些道具和红色文创作品的创作,师生们也拿出十分较真的态度。“前几天我们在推敲新四军帽子样式的时候,就仔细查找了当时军服的资料。我们在话剧最后有个道具是一面红旗,在制作时,就请教浦东党史办的金达辉老师,并从朱亚民的书中第185页考证‘亮出新四军旗帜’这一个章节。”

胡杰明和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研究红色文化。

“我们这次融合性创作的意义在于以多种艺术的形式,让青年学子了解党史,了解家乡的革命抗战往事。”胡杰明非常喜欢一件名叫《初心》的文创作品,它有“镰刀锤头锻初心”的意思,这是学生夏翌晴的作品。“我的家乡在嘉兴南湖,我生于南湖畔,长在红船旁,在‘一条小船和一个大党’的故事中长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用这件作品来忆初心、追初心、锻初心,铭记党的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传承党的精神。”

望着学生夏翌晴稚嫩的面庞、坚定的目光,指导老师胡杰明倍感振奋:“一百年,正青春,正因为我们有这些不忘1921的初心,牢记2021光荣使命的青年们!”

  00后学生点赞红色美育课程  

沈忱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青年讲师

带着学生走访红色地标,做笔记,写心得,做角色概念设计并建模,做包装设计,做全息影像,做3D打印……沈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的一名青年讲师,最近课内课外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段时间,我们去了中共四大纪念馆六七次,为提交比赛资料做最后冲刺。”沈忱告诉记者,自己是通过党委宣传部门和团委知道此次红色文创比赛的。“学校和新媒体艺术学院的领导们亲自部署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师生对这次比赛特别慎重、认真。”去年十月,沈忱指导了一组学生创作的作品《“岩岩山行,红润万心”logo设计》,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第四届红岩文化产品创意大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这在学院师生中也引起了很大反响。

沈忱带同学们到“中共四大会址”纪念性保护标志处调研。

“上海的红色地标非常多,为什么不做上海的红色文创呢?”一位院领导如此问她。这个问题,其实也正在沈忱的计划中,她随即向自己的00后学生们发出了这个提议,大家立刻一致赞同。师生们寻访申城多处红色地标,寻找设计题材。有一天他们来到中共四大纪念馆时,同学们看到了中共四大的多个主要成就:

“第一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个支部’。”

“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者。”

……

“原来党组织的‘细胞’是在这里完型的!”“我们熟悉的‘工农联盟’原来就是从中共四大提起的。”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开来,转头又在中共四大纪念馆看到《工农联盟》主题雕塑,顿时来了灵感:我们可以用年轻人最喜欢的盲盒形式,来表现“工农联盟”这个党的重要组成吗?

得到沈忱的鼓励后,同学们说干就干,数月之内,他们多次走访中共四大纪念馆,整理出多份素材笔记。带领学生们学习党史,温故知新,用年轻理念呈现这些红色血脉,又必须让学生们持续保持热情,为此沈老师做了大量引导工作:“百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也是如今这些90后、00后青年的年纪,你们可是在给百年前的同龄人设计作品哦!”最近学生们的作品已经初具雏形,沈忱正在帮助学生们进行3D建模。

沈忱指导学生开展设计创作。

据悉,这群学生们设计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学生等盲盒形象的原型,就是以中共四大纪念馆序厅的主题圆雕《工农联盟》形象为原型的。“艺术家在主题雕塑创作之时,在人物形象上参照了不少历史资料,比如知识分子参照瞿秋白的外形气质,女学生参考向警予的照片资料等。”而沈老师带领学生们设计盲盒将《工农联盟》五个形象卡通化的同时,尽力还原他们的造型、服装、手持道具等元素。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四大纪念馆去年发布了全国第一款“工农联盟”盲盒,对于沈老师带着学生们的再创作,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给予了很多肯定与鼓励。对于这样的红色美育课程,00后学生们纷纷点赞。

“这种形式的课程生动活泼,同学们也兴趣盎然,和以往的教学相比,更能培养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水平。”沈老师表示,很多学生们都反馈这样的教学灵活高效,既学习了党史,又能将爱国爱党情怀转化为自己的作品,去感染更多年轻人。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