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感恩于心,《时间的答卷》将播出都贵玛的故事
2021-06-0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近日,上海市代表团特意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登门看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都贵玛老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向都贵玛老人颁授“上海市荣誉市民”证章、证书。上世纪60年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往事,再度温暖了沪蒙两地人民的心。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东方卫视黄金档今晚开播的大型主题电视节目《时间的答卷》,也将在下周的第二集中播出都贵玛老人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淳朴善良的内蒙古人民用像草原那样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从上海等地出发的孤儿,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人间大爱、历史佳话。当时年仅19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了28名婴幼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大爱无疆,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专门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这段在特殊时期发生的故事感人至深,所蕴含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上海人民感恩于心、铭记在心。都贵玛老人把最好时光、最美年华献给了“国家孩子”,不愧为伟大的草原母亲,是当之无愧的人民楷模,也是上海人民最亲近的家人、最尊敬的额吉。日前,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予都贵玛同志“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承担制作的《时间的答卷》,也聚焦了都贵玛老人的故事。

《时间的答卷》制片人、总导演陈辰表示:“挖掘大家熟悉的人物身上不为人知的点是我们的功课,同时去挖掘一些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的人物,也是我们的功课。每个主题我们会选择共产党人的故事,拉开一定的时间,因为‘时间的答卷’首先时间上是百年传承,历久弥新。一个要体现传承,一个要体现时间的故事和历史的事件。在做‘血肉’这一期策划的时候,我们也想了很久,每次稿子都推翻了十几遍。我们在解放前的人物就是龙思泉,新中国以后想到的就是故事‘国家孩子’。”

开拍前,节目组特意前往内蒙古拜访了已经79岁高龄的都贵玛。都贵玛收养的上海孤儿作为嘉宾被节目组邀请来到演播室里。其中的一位嘉宾离开上海的时候还只是7岁大的孩子。

“他当年是从上海坐着火车来到内蒙古,从呼和浩特站下车,到了保育院。”执行导演陈家翔说:“当时呼和浩特站的场景和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于是,我们还原了这个场景。当嘉宾走进演播室看到这个场景时,他非常震惊。在后面的采访中,他的表达与讲述都特别地真情流露。虚拟还原情景结合沉浸式采访,不仅让事件亲历者或身边的人更好地进入状态,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当时的想法、选择和决定。”

时隔半个世纪,都贵玛当年养育过的孩子一起回忆往事。当年的孩子们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中,思绪奔涌,心潮澎湃。

对这些跨界的艺术手法,陈辰介绍说,“团队成员在节目中投入了巨大的感情,所有艺术性创作都不是为了炫技、哗众取宠,都指向了共产党人最朴实最崇高的情感,希望在党一百岁生日的时候献上一封‘情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