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博馆里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场馆与科普场馆的“梦幻联动”
2021-06-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就在我们自然博物馆旁边,有一幢石库门建筑,曾经这里是一所小学,但其实这可是一所党领导群众进行不屈斗争的指挥部……”6月5日晚上,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2楼大厅,一群小朋友围坐在一起,倾听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的讲解员姐姐讲故事。红色场馆首次走进了科普场馆,“梦幻”联动,为青少年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博物馆之夜。

 // 在自博馆里听红色故事 // 

伴随着上海健康医学院学子们“让青春之花在边疆绽放”的朗朗歌声,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夜场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歌声之后,听故事环节开启。

九十多年前,革命先驱在上海地区成立淞浦特委机关,以“正德小学”为掩护进行秘密办公,并带领上海郊区的人民群众,开展英勇不屈的斗争。这个有趣的红色故事《小学里的农运指挥所》让不少同样还是小学生的青少年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第二个红色故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则介绍了我党第一个工人运动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的修复及展示情况。“挺有意思的,白天可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晚上还能上一堂思想政治课,了解历史知识,很值。”一位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也是在静安区文史馆的组织下,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首次走进像自博馆这样的科普场馆。“以前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还是成年观众,这次的听众主要都是青少年,我们也尽量将严肃的内容说得更生动点,让孩子们能够接受。”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主管田恬说:“我们几个馆其实距离都很近,这样的场馆联动,可以吸引观众随时去各个场馆参观。”

据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唐先华介绍,围绕建党100周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深度挖掘自身红色资源,比如首次播放《我是医生》和《袁隆平》两部电影。在生态万象的“家国情怀”主题讲解中,观众可以跟随身穿藏族服饰的科学老师,重温“时代楷模”钟扬教授捐献温泉蛇标本、参与自博馆建设、在上海浦东海滩试种红树林的故事,感悟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83岁高龄深潜1400米海底的勇气,了解极地考察船雪龙号的知识,以及中国南极科考的成就。

馆外则挖掘了周边一系列的红色资源,通过资源联动,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联建效应,也在“博物馆之夜”上特别推出以“家国情怀”主题讲解、红色合唱、红色故事演讲等为代表的23个活动,既有红色主题的诗歌朗诵《可爱的祖国》和“家国情怀”主题讲解,也有科普知识满满的区域讲解、科学实验秀《蝴蝶的光影魔术》、非洲多媒体和“自然史诗”多媒体秀等,让大家体验一次融合了科技的“红色之旅”。

 // 科技之夜致敬科学家 // 

当晚,在位于浦东的上海科技馆,则上演了一场“科技之夜”,沙画表演、即时展览、科普舞台剧、密室挑战、好奇心集市等,让观众探究什么是科学家精神。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5月22日相继离世。为缅怀、致敬两位人民的科学家,特设的《遇见@科学家——致敬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即时展览,采用1:1的比例还原科学家的工作场景,成为当晚热门打卡地,观众纷纷拍照合影。和自博馆一样,科技馆内也公益展播了《我是医生》和《袁隆平》两部电影,生动展现了两位国之脊梁的科学成就与高尚品格。

近年来,我国在量子信息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科普剧《墨子遇见量子》用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述了墨子、钱临照、潘建伟三位科学家智慧的碰撞以及科学家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作为科技之夜的保留节目,沙画表演以《致敬科学家》为主题,展现了在建党百年间数位科学家的风采;年轻人喜爱的密室挑战游戏里,“牛顿”和“达尔文”两位科学家“NPC(非玩家角色)”随机亮相展区,与观众互动,更增加了游戏的真实感;国之重器的科普讲解围绕“大海的旋律”和“地下的‘钢铁巨兽’”,展示了中国百年间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此外,科学live秀、科普知识擂台赛以及考验动手能力的好奇心集市,让现场的观众们玩得不亦乐乎。

据了解,当晚的“点亮好奇心 致敬科学家”和“百年初心 齐聚自博”博物馆之夜活动共吸引3000多名观众开启奇妙旅程。今年6月至8月期间,两馆还将举办多场博物馆之夜活动,提供独特的“展览+活动+文创”夜间参观体验,让观众感受别样博物馆之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