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事业出力,我的人生总算没有完全虚度”97岁老人捐出50万给上海交大
2021-06-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我的一生,做了唯一有意义的一点点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行动。一小一大,小的在乡村,大的在上海,两者算是有一点点意义的事,总算没有完全虚度。今天交大给我的,我将深刻印在脑海里。谢谢各位!”

6月8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李府交流中心,浦幼源先生捐赠签约仪式温暖举行。这位97岁高龄的孤老将50万元积蓄捐给上海交通大学,注入“张良起奖学金”留本基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

在仪式结束后,浦老回到护理院后,给此次捐赠的微信联络群发来上述这样一条微信。昨天和今天,97岁的浦老已经分别通过手机转账为基金转入各20万元,最后10万元预计在明天到账。

  一则报道燃起继续助学的念头  

今年1月中旬,各大媒体报道了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张良起少将夫人刘杜珍遵其遗愿,将夫妻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上海交大设立“张良起奖学金”留本基金。读到这则报道后,浦老很是感动,也燃起继续为基金追加资金的念头。

其中一个小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上海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程骄杰宣布,要将这笔钱作为“种子”,再募集爱心校友和社会人士的捐赠充实以惠及更多学生。

受到张良起少将捐赠的启发,浦老辗转找到上海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身体不如以前了,他感到捐赠教育事业的事情要抓紧了,但是这些钱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归处。”作为浦老的监护人之一、挚友汪先生为他做起了联络嫁接的主要工作。

因直接负责筹资工作,交大基金会发展部主任许杨亲历了这台前幕后太多的感动。她记得,汪先生曾告诉交大,实事求是地评价浦老,他并不是有钱人,只是一名靠工资收入的普通知识分子。他自己生活上非常勤俭节约,从不浪费,却对资助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大家与他共事几十年,对他的人品耳濡目染印象深刻,他的这些举动也感染影响着周围的人。

“我们相信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做善事,需要有更多的人做善事,社会也需要这种正能量。”汪先生说道。

许杨也向记者直言,就像这个基金本身,充满了对社会的回馈,对教育关注的正能量。基金会最关心的,并不是捐款额越大越好,我们同样关心这样一笔捐赠有没有对浦老今后的生活造成影响,会不会过于“倾囊而出”了。因为浦老是孤老,为他以后的生活留出足够必需的钱款,同样重要。当汪先生将这份基金会的“担忧”转述传达给浦老时,老人的心头更生了一份暖意,也更为坚定“认准捐给这只基金”的信念。

老人一开始希望捐出100万元,但在基金会和他身边挚友的一再劝说和权衡下,老人先行捐出50万元。但老人说了,等自己百年之后,还是一定要将所剩积蓄全部注入这只基金。

  三名博士成为首批受资助者  

一开始,浦老确定分5年将50万元捐赠款逐步到位,但在确定捐赠意愿时,细心的浦老注意到,今年刚刚成立的张良起基金还没有收益,这意味着首年的资助会“悬空”,于是,他坚持要在自己的捐款中拨出10万元用于今年的资助。

也正因这份心意,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及航空航天学院的3位博士可以“提前”获得每人3万元的首届奖励。

首届奖学金获得者之一的吴迪,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12篇高水平论文,申请11项专利,授权4项,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得国际制冷学会最佳学生论文竞赛第1名的中国博士生。今年毕业后,他将留校加入王如竹教授团队开展制冷领域的博士后研究。

在吴迪看来,能拿到这笔奖励,这不仅是自己的荣耀,也将是一份责任与一种传承。他到现在还一直记着当时张良起学长的夫人交流时,刘阿姨一直对大家说:我们没有做什么事情,我们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现在只是稍微地再做一点而已。阿姨叮嘱青年学子:你们遇到了好时候,更要好好努力,科研要创新才能不被卡脖子。

吴迪说:“感谢张良起夫妇和浦幼源夫妇的无私善举,我会牢记嘱托,继续为科研事业而努力,做一个潜心创新的研究人。”

心急又热血的浦老最终决定,50万元一次到位。限于日转账额度的关系,这才需要花三天来完成。

  一小一大,教育的捐助是最有价值的  

“浦老的捐赠令我们百感交集,这次捐赠的规模和数量并不算大,但是这份情怀令人感动,这份心意和嘱托分量很重。”在上海交大副校长张安胜看来,这份心意是沉甸甸的,大家也向浦老做出承诺,善款将用于老人期望的育人方向,为国家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实,这不是浦老的首次善举。他自幼被人收养,一直心存感恩之心。亲历国家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深感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恰巧爱人也曾是一位教师,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一直在努力地回报社会。十多年前,夫人病重弥留之际就与他商量,夫妻二人达成共识,要将家庭积蓄投入教育事业。

2007年,忙完老伴的身后事,浦老将名下一套房产抛售,捐献给上海希望工程基金会,用于安徽池州石台县少奇红军小学现教学楼的建设。后来他又陆陆续续捐赠善款或购买物资,在大大小小的爱心慈善活动中尽一份心力。2016年浦老住进了护理院,心里还始终惦记着这件事。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这么多年,牢牢地记着自己曾经被别人帮助与关爱,而今尽自己所能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怎能不让我们动容,不让我们感叹浦幼源老先生夫妇的善良无私?”吴迪感叹道。身为后来人与传承者,吴迪表示,在未来,将努力践行并用自己的行动传递这份无私的善举。

教育的捐助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让人充满美好期待的。最近,浦老得知,他捐款建造的红军小学现在又建新校区了,当地政府投资8000万元!“从小看大,这仅仅是自己听到的。我听不到的,也可想而知了,这是其乐无穷!”老人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