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英才|李朋林:为数据“穿”上密码的防护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近年,中国开始大力整治侵犯隐私,已出台一系列有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政策和法规,比如《网络安全法》《密码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在防控数据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90后的创业者李朋林认为,破解数据安全之困,仍需弥补不足,特别需要技术层面的保障。于是三年前,他成立上海同态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在数据隐私保护这一蓝海领域开疆拓土。
【初心】
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效益
90后创业者李朋林自小就向往有挑战性的生活,他爱看谍战剧和谍战书,知道不少关于密码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密码是周恩来同志发明的,叫豪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那个时代建立机要工作中最先进的,而且是安全和保密性能都很强的一套密码体制。” 带着对密码的无限好奇,李朋林硕士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主修密码与网络安全专业,并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组建团队。
毕业前夕,李朋林曾收到不少高薪的聘书,但此时曾经合作过的企业也发来了合作项目的意愿,“这些项目都和数据加密相关,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效益,是我的心愿。”出于自身对数据安全领域的热爱和对合作团队能力的自信,李朋林决定与小伙伴合伙创业,拿着自己大学挣来的第一桶金并于2018年4月成立同态科技。
【历程】
不放弃、不退缩
同态科技的创业领域为隐私计算,隐私计算是密码学的一个前沿发展方向,可以让数据在加密状态下完成交易、共享和分析等协同应用。幸运女神并未特别眷顾这位创业者。
李朋林最初把自己的创业赛道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因为在数据隐私安全方面,大部分政府部门、互联网机构很早都已经行动起来。但企业这块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是中小企业在该领域的觉醒意识并不高,拓展客户并不容易。“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像按了加速键一样,不论白天黑夜,还是晴雨交替,好在从来不觉得迷茫,心中有光,何惧路长。”李朋林在朋友圈如此写道,三个联合创始人一年里近两百天都在出差,最行色匆匆的一天,他一天奔走过三、四个城市。
去年3月,政府发布了相关文件,强调加速数据流通与汇聚融合,将全国的各地大数据中心充分应用起来,数据流通共享、协同创新。这给李朋林这样的数据隐私计算的创业者带来新的商机,数据是各类机构的核心资产,众多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需要寻找更可靠、更高效、更便捷的合作伙伴,于是李朋林这样的创业者再度进入这些大机构的合作视野。今年4月,央行公布《关于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创新应用提供服务的公告》,李朋林的同态科技位列其中。
“作为创业者,我们最大的不足,是商业经验太少,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年轻敢闯,敢想敢做,无惧失败。”李朋林认为,他的创业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自己能做到的就是把握当下,深耕技术,探索新模式,面对困难,不放弃、不退缩,用技术和智慧为社会创造价值。
【目标】
运用自主研发技术为国为民保驾护航
我们希望坚持初心,运用自主研发的数据隐私计算核心技术,为当前社会中小到个人隐私、大到商业机密、金融安全,甚至国家数据战略安全,提供一整套的前沿科技和产品方案来保驾护航。
【寄语】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与青年创业者一起,用更好的技术和产品为国家、给社会、给用户带来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的心血和智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