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在天地万物、衣食住行中,打捞中国传统色
2021-06-14 教育

《中国传统色》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两本。色彩是颜色的呈现,又不仅仅是颜色的呈现。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衣食住行,中国古人既重视植物色和矿物色的呈现,重视颜色功用,又在经史、礼仪、文学、艺术中表达色彩,表达美学价值,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看待世界、追求愉悦的方式。

中国人的色彩愉悦,我用四个方面去概括:精致、微妙;诗意、曼妙;贵气、隽妙;文质、善妙。

所谓精致、微妙,讲的是细腻之美。“玄”是传统色的基本色,它讲的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将要从地平线出来的时刻,天空呈现出黑中透红的颜色。这一刻那么短,你在野外等着日出,稍微晚几分钟就只能看到喷薄欲出的红霞了,而古人记录的就是那一刹那的天色。

所谓诗意、曼妙,讲的是修辞之美。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东坡和他的朋友们在船上宴饮后宿下,诗人起得早,他看到江上微明的天空,蓝蒙蒙透点白的颜色,在诗人的笔下就叫做“东方既白”,这正是诗人在赋中所说大自然的“目遇之而成色”。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年轻的诗人站在夕阳的山前,水雾烟、余晖光凝固在一起,给山罩上一层薄紫色,他怦然心动,落笔而成“暮山紫”。到底是真实的颜色,还是诗人的想象,这是中国文字中独有的诗意和曼妙而呈现的动人之处。

所谓贵气、隽妙,讲的是丰饶之美。隽的字义是“鸟肉肥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了传统色彩的肥美土壤,贵气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南唐李后主的宫人将染色的衣物忘记在庭院里,夜里的露水打过,隔日的衣物颜色变成未曾见过的一种蓝绿色,天上露水染出的碧色,故而得名“天水碧”,“自是宫中竞收露水,染碧以衣之”。

所谓文质、善妙,讲的是通达之美。文质来自于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性情压制了修养就会失去约束,修养压制了性情就会不接地气,性情和修养达到了平衡,就有君子的尽善尽美。

细腻之美、修辞之美、丰饶之美、通达之美,与其说是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