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00后”高校毕业生即将“上线”,上海高校历年应届生就业数据分析
2021-06-15 教育

今年,首批“00后”高校毕业生即将“上线”。他们面临的,是近年来上海落户政策调整、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考公人数大幅上升等大环境的变化。

高校毕业生该如何选择就业方向?我们分析了上海近30所高校近年来的应届毕业生数据,也许能为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参考。

华政、上政成公务员招录“大户”

公务员和老师,可能是广大家长心中最受青睐的两大职业。可是在毕业生的心中,“铁饭碗”真的那么吃香吗?

7405人,这是2019年和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局所公示的招录公务员的总人数。

其中,新晋公务员中,“工作单位/毕业院校”一栏中为高等院校的占比为35%。虽然不排除有部分新公务员属于高校工作这一情况,但绝大部分还是应届毕业生。

根据统计,新晋公务员的Top10毕业高校来源,分别是华政、上政、上大、复旦、海事、上师大、对外经贸、华师大、上理和华理。

上海市公务员局所公示的2020年新晋公务员名单中,工作单位或毕业院校为交大的仅17人,占比2.16%;同济2020年有22人(占比2.8%);华师大2020年30人(占比3.82%);新招录公务员中复旦学生人数是四所高校中最多的,但2019年24人(占比4.4%)和2020年44人(占比5.6%)依然与华政和上政的人数相去甚远。

华政和上政占比排第一、第二,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这主要是因为,公检法系统一直都扮演着公务员“招录大户”的角色,我们梳理了部分高校三年来毕业生入职党政机关单位的数据,发现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华政、上政和上海海关学院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公务员招录岗位都更契合,尤其是上海海关学院,其2018年入职党政机关单位的本科生高达72.35%。

另一个原因是,“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对于非名校毕业生来说可能更为严峻,而985高校的毕业生则对薪水、环境要求更多。

本科倾向务实性,硕士擅长专业性

《2019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在沪报到就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和卫生和社会工作这几大行业。

一个显著的差异是:硕士生更倾向于选择制造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的行业,而本科生在维修类、商务服务业、批发业等实操性较强的行业更显优势。

分学校来看,我们统计了部分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Top5,发现毕业生的行业选择大多与所在学校的性质相符。就业流向按比率从高往低的几个行业依次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等。

其中,选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学生的比例近年来大幅上升。

互联网大厂更偏爱交大

部分高校公布了历年吸纳该校毕业生数量较多的主要就业单位,通过整理近三年上海所有高校的数据,我们发现,主要就业单位里包含互联网大厂的高校仅有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上大和华政六所。

其中,交大入职互联网大厂的人数较多,2020年有402名交大毕业生入职华为,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为336名和211名。同时,交大毕业生在腾讯、百度、携程、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大厂的入职人数也较为可观。2020年,在交大的就业质量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字节跳动”,入职60人。

从大厂的角度看,华为当之无愧是近年上海985高校毕业生的“收割机”。2020年,除交大的402位毕业生以外,其他院校的人数分别为:同济151人、华师大61人、上大121人、华政4人。截至发稿前复旦尚未发布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但2019年复旦入职华为的毕业生也有128人。

落户政策有吸引力,但生活成本也是门槛

2020年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明确上海四所985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2020年的毕业季,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3518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其中一项结果显示:上海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79.4%的毕业生都希望在沪就业,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在已签约的毕业生中,签约在上海的比例为82.1%,其中非沪籍毕业生有75.2%签约在上海、“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有76.4%签约在上海,研究生学历毕业生有78.6%签约在上海。

今年的毕业生对落户政策怎么看?我们发现,生活成本可能是一个越来越导致他们考虑离开上海的因素。

目前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二的张同学表示,由于在上海没有住房,即使有落户政策也不考虑长久在上海发展,“在上海生活压力太大。”

“现在很多城市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资源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即将于复旦大学毕业的硕士生秋实(化名)认为,毕业后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户口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去与留,都不是因为户口,而是为了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的工作和生活。”

(来源:上观新闻)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