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展演,用校友红色故事引领师生传承红色精神
2021-06-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陈仲信、麦新、茅丽瑛……一个个校史中的烈士校友人物,在青年教师们的演绎下出现在了舞台上……今天下午,讲述黄浦区格致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向明初级中学、黄浦学校、报童小学和商贸旅游学校等7所学校校友、校史、校址红色故事的大型原创史诗话剧《引路人》正式展演。师生们用声情并茂的红剧表演,坚定理想信仰,讲好教育红色故事。

 ◆ 依托校园红色资源创作红色话剧 ◆ 

作为黄浦区未成年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此次展演的校园红剧《引路人》,分为《信仰》《印迹》《光明》《号角》《绽放》《热血》《薪火》7幕,讲述了黄浦区7所学校的校友、校史、校址红色故事。

“这部话剧源于我们团队的一次吐槽。”红剧主创之一、商贸旅游学校团委书记杨璐介绍说,一年前她和几个青年教师想寻找一部讲述校园红色历史的话剧,来作为四史宣讲的补充材料,结果却发现没有合适的话剧。“没有合适的,不如我们就自己演!既可以做宣讲材料,更能创新浸润式红色教育的方式。”于是,一支6人的红剧主创团队诞生了。

主创团队先后收集了30余所学校的红色故事、人物传记和遗址遗迹,无论是故事选材还是人物选角,都是依托黄浦校园丰厚的红色资源,历经8个月的创作修改,红色话剧《引路人》就此诞生。

演员招募信息发出后,立即获得了教师们的积极响应。2天内共收到254条报名信息,覆盖了幼、小、初、高、特教、职教各学段的教师。最终,6名主演、36名群演入选,来自报童小学、奥林幼儿园的10位同学也参与助演。

从选角确定到正式演出,100天的时间内,演员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全身心投入排练,从剧务、场务乃至摄影这样的小事做起。由于老师们本身教学任务繁重,7幕剧很难凑齐,于是7个剧组自行选择时间进行排练。有些老师虽然不是主演,却担任起了统筹的工作,比如,《薪火》剧组排练时,市八中学的张璐滟老师总会忙前忙后为大家摄影、协调场地、播放音乐。

作为市八中学话剧社的指导老师,张璐滟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选角时她面试的是《绽放》中的茅丽瑛,但最终却是在《信仰》、《薪火》中饰演女学生。面对从主角到配角的落差,有十年党龄的张老师说,想到在建党百年这样的时间节点可以在舞台上演黄浦教育自己的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哪怕没有一句台词,我也想参与进来。”

 ◆ 在红色戏剧中感悟传承红色精神 ◆ 

为了演好红色故事,将观众更直观地带入那个动荡的时代,7个剧组的老师们在现有剧本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剧中主要角色的生平,利用自己工作之余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在排练过程中,不断深挖细节、完善剧本,使一个个英雄人物更为丰满。前期准备过程也让老师们增加了自己对于那段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光明》中的人物形象,便是在全剧老师的探讨下更为细腻、动人的。来自清华中学的冯静毅老师扮演了剧中的老妇人(曹顺标烈士的妹妹),即便是她在接受采访时扇扇子这种简单的动作,也是经过考证的。

来自敬业初级中学的滕越老师是曹顺标的扮演者,在表演一段被狱警推入牢房的桥段时,滕老师无数次重重地摔在木地板上。“从排练到正式演出,这个摔下来的动作已经做了无数次,摔下来的感受让我切身体会到那种被压迫、欺凌的怒气,有时候排练,别人会说今天是排练,就不要真摔了,但是我觉得不行,只有真摔才能帮助我更好地代入这份情感,更好地感悟烈士的精神。”滕老师膝盖上那明显的淤青,是两位曹顺标跨越时代的“沟通”方式,颇是令人感动。

红剧的排练,也让老师们对于红色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印迹》中饰演报童学校女教师一角的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教工团书记陈悦华。作为剧组的负责人,刚拿到剧本她就在思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看到路上饥肠辘辘、拿到一个大饼就狼吞虎咽的报童,教师们应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呢?彩排前陈悦华带领剧组的老师们参观了报童小学的校史馆,了解时代背景,挖掘红色资源,沉浸式体悟情感。在正式演出中,面对拿着大饼狼吞虎咽的小报童,她先俯下身去再慢慢起身,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不仅表达了对小报童的心疼,更代表着教师们想要改变当时中国山河飘摇、民不聊生的坚定决心。

看了这部剧,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袁思月同学深受感动,“我为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光荣的土地上而骄傲,我一定会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黄浦教育团工委书记、《引路人》红剧策划之一董昊透露,首场演出成功后,红剧《引路人》将进行巡演,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引领黄浦区青年师生了解红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并将以此剧本为基础开发红色戏剧课程,向更多青少年进行辐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