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青少年在出游中获取更多?长三角将协同打造“运动+旅游”
2021-06-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如何让青少年在旅游中获得更多?“运动+”的方式或许是种选择。在6月17日于东太湖畔举行的首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旅游度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份《长三角运动度假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运动度假正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旅游方式之一。

  “体育+旅游”近年来备受年轻人欢迎  

这份报告显示,户外运动近年来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悄然兴起,主力军都是20岁到40岁的都市白领和青年学生,而包含亲子家庭在内,运动度假也成为最近几年新兴起的旅行度假方式。

什么是运动度假?“这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度假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集主题运动、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娱乐、节庆赛事、健康养生、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厉新建在解读报告时介绍说,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度假、“体育+旅游”更是成为热点。

在长三角地区,这样的需求更是一枝独秀。报告选取了疫情爆发前的比较数据,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67.1%,超过了三分之一,从旅游人次来看,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46%。2019年的全国消费能力比较也可以看出,上海的旅游消费占比达到26%,仅次于房租房贷消费。环沪区域在休闲旅游度假的高消费比例明显高于环京区域。整体而言,长三角地区消费能力强,且旅游消费尤其是高端的度假消费意愿突出。

“长三角地区运动度假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山地户外运动旅游资源,河网如织、湖荡众多,水上运动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比如江苏的太湖、浙江东钱湖、上海淀山湖等。”在厉新建看来,长三角地区也很适合发展运动度假旅游。这里有多样的体育运动赛事,也有丰富的体育设施和项目,包括上海的东方绿舟、淀山湖水上运动场等等。

“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建设中,加入体育要素,打造运动度假区将成为趋势。”厉新建表示。报告中也提出建议,在长三角地区可以做足“水文章”。“依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山地运动旅游资源和水上运动旅游资源,开发如‘体育+探险’‘体育+健康’等具有自身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滨水特色运动,打造水上赛事等。当然,这个基础是要做好安全保障,包括应急救援体系等。”他表示,长三角可以协作打造运动休闲度假区域品牌,也应该发挥高校优势,培养更多人才。

  学技能、长见识,运动为旅游赋予更多功能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有不少运动小镇,在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长三角有14个入选,占比接近15%左右,其中上海、江苏各4个,浙江、安徽各3个。上海的崇明区陈家镇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绿华镇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和青浦区金泽帆船运动休闲小镇、奉贤区海湾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入选。此外,长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共有15个,其中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也在其列。

在大会当天,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上运动联盟和东太湖度假区文体旅运营联盟也宣布成立。据介绍,水上运动联盟由吴江、青浦、嘉善、昆山四地水上运动中心及水上运动俱乐部构成,将结合各地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长三角水上运动度假IP。东太湖度假区文体旅运营联盟则聚集了一批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体育事业、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内的知名企业、社团组织及专业研究机构,建立文体旅运营联盟平台和联盟空间,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惠、品牌共推、信息互通。两个联盟将共同探索,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具有示范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融合案例。

首届大会选取的召开地点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本身就倚靠百里滨湖风光带,突出“运动+度假”特色。当天,长三角地区首家挂牌的小帆船认证培训中心在这里产生。未来,这里不仅能成为向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展示帆船运动魅力的良好窗口,也将打造原创帆船品牌赛事,承办国内国际重大运动赛事。

“在旅游度假中感受一下帆船运动,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秘书长刘卫东告诉记者,首先是能长见识。“今天我们的神舟十二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而在探索宇宙之前,人类首先是尝试的是探索大海,乘帆远航。”

他表示,除了团队协作等体育运动的共性,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体育项目会像帆船运动这样需要掌握这么多的知识,要掌握航海技术、海上规则,要了解气象、通讯,要熟知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数学、地图学等等。“最重要的是了解什么是国家的领海权。”他表示,帆船运动还能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安全意识、规范风险的意识。“希望未来旅游的涵义能更深远,运动+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