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了口罩戴不住怎么办?吴凡教授告诉你“我能做什么”
2021-06-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加上接种疫苗,这些健康行为是每个人抵御病毒的“无形防护服”。6月19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特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开讲,聊聊新冠疫情下“我能做些什么?” 

天热了戴不住口罩怎么办?

随着夏天到来,很多人觉得口罩有些戴不住了,怎么办?吴凡表示,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是可以灵活掌握的。比如说在寒冷、极端炎热的情况下,如果可以保持1.5米及以上的社交距离,那就可以暂时不用戴口罩。“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人比较密集的情况下,以及公共交通以及医院等比较高风险的地方,还是需要戴好口罩,如果是在户外场所,周边也没什么人,那就可以灵活调节。”吴凡表示。

对于抗击新冠疫情,戴口罩的作用非常重要。她介绍说,新冠病毒潜伏期较长,但其实患者在出现症状前2-4天里就已经开始排毒了,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很难判断是否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御措施。”吴凡以去年11月上海浦东机场的疫情举例,三名工人在清理带有病毒的航空集装器时,其中两名进入了集装箱没戴口罩,均感染发病,另一名工人佩戴了口罩,因此未感染。由此可见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吴凡还当场演示了正确的佩戴和放置佩戴过的口罩的方法。市民普遍佩戴的双色口罩,比较容易区分内外两面,白色是吸潮的,蓝色的一面是朝外的,但口罩如果两面都是白色的怎么区分?吴凡说,这时就可以看绳子了,口罩绳子在外的那一面就是外面,“这样戴上后绳子才能从两边压住口罩,能更好地贴合面部,不留缝隙。”佩戴过的口罩暂时要放下的时候,也要拿着绳子将口罩内层朝下轻轻放置在桌上,手尽量不要摸口罩外层。

另外,吴凡还提醒,洗手的作用一点不亚于戴口罩,尤其对于喜欢乱摸的小朋友来说。洗手的要素有三个:用肥皂、洗满20秒和用流水冲洗。“不管是哪种肥皂,只要有皂液,都可以破坏病毒外层包裹的膜,使之失去感染人的能力。”吴凡介绍说,多次实验也证明,只有洗手达到20秒以上,病毒才能被破坏。

不要用手摸眼、鼻、口等有黏膜的地方,打喷嚏时不要用手遮口鼻,而是要用胳膊肘……这些也是日常人们需要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

面对疫苗要有科学态度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哪种疫苗效果好?吴凡表示,各种疫苗各有优缺点,到底哪种疫苗更好,很难一言以概之,但快速接种疫苗,在病毒变异之前阻断疫情是最理想的状态。

吴凡介绍说,室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干燥、湿润、海水环境、一般的物品表面都可存活三天,它还能耐PH2.2的酸性环境;在4℃条件下,新冠病毒在海水环境、物品表面可存活7天。

她表示,对待疫苗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疫苗是‘利人利己’的。疫苗效果不是100%,但能形成有效保护。至少对个体来说,一定可以减轻症状。”她说。与此同时一定要理解疫苗的保护并不是百分百,由于每个人对于接种疫苗以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抗体的水平也不相同,所以带来的免疫效果也是有差异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打完疫苗之后依然要在公共场合戴好口罩,勤洗手,不扎堆。

此外,疫苗对变异病毒的有效性需持续监测。截至目前,国内上市使用的疫苗对变异病毒都是有效的。但是病毒今后还会继续发生变异,今后是否依然有效,还要对病毒变异进行持续观察、科学追踪。“好消息是,今天的疫苗对于变异的病毒仍然是有效的。但这句话不是永远的,我们需要保持警觉。”

对于“强化免疫”的问题,吴凡举例说,大家小时候接诊过两针麻疹疫苗,但到高中时候还会再补一针,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流逝和长期不感染的状态,疫苗效果会下降,就需要再强化。“对于新冠疫苗来说,今后是否需要强化分两种情况:一是看疫苗的种类及其免疫的持久性,不同疫苗后续加强免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二就是观察到持续免疫效果是否有下降。”

这次科普大讲坛也是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新疆科技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绍兴科技馆、盐城市科技馆,首次同时为六地观众开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