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您们在我黑暗的世界中出现”!一对姐妹写给上海援遵医生的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当揭开白纱布时,我第一次看清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感激您们在我黑暗的世界中出现,让我重见光明。”这是遵义市汇川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姐妹在沪遵专家联合手术后写下的一段话。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里,她们几乎双目失明。
上海,正不断向祖国各地输出优质医疗。自2017年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先后派出8批专家赴遵义开展立体式精准帮扶,5年来,一批批市一专家奔赴遵义,真正为当地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生。
她们,是特殊学校的一对姐妹
最先提出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眼部疾病筛查义诊的是上海市一第七批援遵医生、眼科副主任医师尹莉莉。
去年8月,在前往遵义市汇川区人民医院为患者义诊的期间,医院对面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引起了尹莉莉的注意。“听说这所特殊教育学校里存在很多视力障碍的孩子后,便向当地领导请示,对这些特殊的孩子进行一次眼部疾病筛查义诊。姐妹花方方(化名)和兰兰(化名)就是在那时候被发现的。”她告诉记者,方方和兰兰的外婆、母亲乃至母亲的兄弟姐妹或多或少都曾患有白内障,在仔细问诊及检查后,她们最终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伴有眼球发育不全、弱视等问题。
此外,在获知方方和兰兰的家庭困难情况后,上海市一眼科携手公益基金为姐妹俩提供免费复明手术。如今,她们的视力已从0.06恢复到0.2,基本可以实现日常生活的自理。术后第二天,姐妹俩更是迫不及待地写下歪歪扭扭的感谢信寄去上海。妹妹方方在信中写道:“上天虽然为我关上了光明的门,却为我打开了一扇好运的窗。感谢让我的世界不再是一片黑暗。”
据上海市一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刘堃介绍,自去年10月起,沪遵携手爱眼公益活动至今三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累计筛查500多名小朋友。针对符合爱眼公益行动救治条件的学生,将进行公益基金资助,并在遵义当地医院实施手术。
他,是《进城记》的主人公之一
今年4月,一部反映遵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纪录电影《进城记》在全国上映。片中的主人公之一杨多宴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开始他的新生活。公益眼健康项目启动当天,家住遵义市新蒲新区新中镇的杨多宴带着他的父亲和儿子也出现在了现场,上海市一副院长、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东教授为杨多宴一家三口进行了会诊。
“留下硬核医疗技术与慈善公益基金,打造沪遵协作新样板。”不久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博爱名城·永达光明”永达公益眼健康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杨多宴的眼疾一直困扰着他。“2015年的时候,眼睛就开始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先是晚上看不清,后来渐渐地白天也看不清,一拖就拖到了现在。上县城里的医院看,医生都说没得治,我也听不懂,又担心遗传给儿子。这次听说上海来了大专家,想着一定要来看一看。”在经过反复问诊及眼底检查后,杨多宴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为做进一步确诊,杨多宴将在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基因检测,并将在2个月后知晓结果。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可由一种或多种异常基因引起,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有256种。“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早期筛查做到早期发现,同时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孙晓东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