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红色音乐展,让年轻人了解文化如何为人民服务
2021-06-22 文体

百年大事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将于6月23日开始正式推出“聆听·百年回响”主题红色音乐展。6月22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预展现场看到,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布置了从1921年至2021年百年间的101条中国音乐史上的大事记,此外还有上交自身的众多重要红色文物参展,全国观众在前不久上交红色巡演中的留言,也以互动装置的形式出现在展览中。

“这个展览不算很大,但像我们刚才看到的101个词条,其实背后都是我们团队仔细筛选的,选取了在这个时代当中音乐创作最为重要的点。”当天亲自上阵导览的团长周平告诉记者,“你把它们连起来看以后,就会发现一条非常清晰的中国音乐发展脉络,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团长导览百年征程展

  展示建党百年来的音乐大事件  

这次红色展览中,最重要的“百年征程”板块,汇集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间,中国专业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品及事件。整个装置按照年份顺序排列,从1921年到2021年逐年摘取当年份重要内容呈现(100周年,共101个年头),随之对应101条大事记。

记者看到,在1921年的年份牌上,写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的音乐和文化事业亦方兴未艾。同年,萧友梅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首任音乐科主任,其他各类高校音乐研究会及民间音乐组织风靡云蒸。”众所周知,萧友梅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当时回国后也开始筹备上海国立音乐院,并于1927年和蔡元培先生共同创办了后来蜚声国际的这所著名院校,也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而在1935年的年份牌上,选曲的大事记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在《中华日报》正式发表。贺绿汀请苏联作曲家阿甫夏洛莫夫配器,并由百代公司录制首版唱片,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而风靡全国,成为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发出的最坚强的呐喊声。

重要的年份大事记,还包括了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举行、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举办、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诞生、1977年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的一场演出的重要意义、200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诞生等等。

除了百年大事记,展览也展示了142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与中国交响音乐共发展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上交首演并参于创作了许多重要红色作品,也培养了一代代音乐家。在人物展区,展出了丁善德、黄贻钧、瞿维、朱践耳四位音乐家的14件珍贵实物,包含丁善德《长征交响曲》首演节目单和首版黑胶唱片、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手稿、瞿维《人民英雄纪念碑》首演节目单、以及黄贻钧1981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时的指挥棒等。

此外,四部上海交响乐团为庆祝建党百年而委约的新作被置入红外线感应装置中聆听起来别有风味,装置内还精选有上海交响乐团历史上30余部重要的红色音乐作品的音视频供参观者点播。聆听音乐的同时,参观者还可以在亚克力签名板上留下对建党百年的诚挚祝福。此前,“聆听·百年回响”声音互动装置,跟随着上海交响红色巡演的步伐,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一路途经北京、杭州、赣州、长沙、武汉和延安,满载六地观众的心声返回上海。

音乐大家和实物展

  9位志愿者将上岗导览  

6月22日,红色主题展针对媒体和志愿者进行了预展。9位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的成员,接受了专门培训,在7月1日之前的展览期间,将轮番上阵在上交为观众导览;同时,中国音乐的相关知识还被编成了题库,以闯关的形式与参观者互动,可以单机挑战,也可以联机和其他参观者一起PK。上交期待,能用这样的专业导览和趣味答题,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近红色音乐。

“这些志愿者,大部分已经退休,他们都是资深的古典乐迷,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上交的历史,都比较熟悉,我们进行培训后,将担任讲解工作。”周平介绍说,这次志愿者招募,报名极其踊跃。6月23日-7月1日的展览期,每天15:00-21:00逢整点都将有一次精彩且颇具红色音乐小知识的导览准点开始,其中6/25、26、29及7/1四场《建党伟业》主题音乐会前的18:30,主办方还将特别增设一场导览。在7月1日之后,无音乐会的日子,展览将于9:30-16:30开放,而有音乐会的日子,将于9:30-21:00开放,团体参观可以提前预约专人导览。

“听不听音乐会,都可以来看看展览。”周平说,展演结合的方式,能让观众更丰满地理解这些音乐作品,“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红色新创作品音乐会,通过了解音乐历史,加上参与互动,应该能从音乐中感受到更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