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因这城市内心柔软,为这城市硬核担当
2021-06-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与上海目前文学创作领域四位新锐青年作家畅聊,发现四位之中有三位——甫跃辉、陈楸帆、王占黑——都来自上海之外的地方,他们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吸引,从这里深厚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而他们笔下流淌的文字又终将成为上海城市质感的一部分。

这群青年人都提到了上海的一个关键词“包容”,没有上海的博大胸怀,没有这里允许闯荡与试错的格局,没有城市母亲怀抱一般的温暖,他们不可能来到这里,也不可能创造出丰硕的成果来回馈这座城市。一句话,是上海的城市软实力成就了这一切。

应该说,上海从来都是一座看重城市软实力的城市,这是上海与生俱来的气质之一。因为上海一路风雨走来的历史底蕴,这里才把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当作是城市自觉的使命。各方精英皆汇集于此,各种思想在这里激荡碰撞,各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在这里兴起。所以上海才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成为很多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在演进,文脉在接续,站在新时代潮头的上海,面临着在全球视野中、在国家振兴的“十四五”蓝图中,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艰巨任务。6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提升城市软实力进入快车道。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为上海加快打造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其中,“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正是软实力的内核,而品格其实就是一种格局。全国那么多城市,为什么上海被称为大上海,论自然资源上海几乎没有什么禀赋,论面积可以说是“弹丸之地”,上海之“大”就在于胸襟和格局。十几年前从安徽来上海的小伙子周浩就深切地体会到“大上海”这种大格局。他说,上海的神奇之处在于,对很多外来者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个讨生活的地方,这个城市坚定着每个外来者融入其中的决心,激发着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热情。周浩就积极参与了上海的社区治理,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关于社区治理的良方秘诀,后来他被选为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的会长,完成了从一个城市外来者到城市治理者身份的跨越。

城市软实力确实是神奇之物,它看似无形,却客观存在。软实力存在于城市文明、城市治理、城市功能等各个层面,体现为价值取向上的精神感召力、资源配置上的制度控制力。有了这神奇的城市软实力,上海展示出更富魅力、更具亲和力、更有吸引力的风范形象,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当然,软实力并不仅仅体现于决策者,软实力也体现在参与城市建设的每个人身上,他们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也有最普通的老百姓,大家齐心协力,便能汇成一股洪流,推动着城市阔步前行。

在最近火爆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中,上海杂技团青年杂技演员徐滨滨在其中饰演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徐滨滨曾和团队多次获得过世界杂技最高奖“金小丑奖”,是目前上海杂技界的标杆性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杂技演员在上海红色主题重点剧目中甘当绿叶,衬托红花。在徐滨滨看来,主角是城市软实力,配角也是城市软实力,缺了谁,软实力都不完整,都有欠缺。在上海加快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过程中,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

在推进全民软实力的进程中,代表了城市最活跃力量的青年人是责无旁贷的,这是上海对于每一位青年的召唤。无论是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还是在让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理性思维、责任意识等深入人心方面,青年人都大有可为,也应该有所作为。在这样一座开放、包容、平等的城市,每个青年都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个人小梦汇集民族复兴的大梦,让人与人美美与共,让人与城市相互成就。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