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的理由丨90后游戏策划朱超:“游戏人生”不“游戏”
2021-06-23 青年

【编者按】

这是一个有着2487万人口的大都市,老上海,新市民,外来打工者,热热闹闹地组成一部交响乐。你喜欢上海的理由是什么?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答案。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在这座城市,挑战与辉煌同在,梦想与机遇并存,人人都将汗水挥洒得愈加热烈。

在激烈与凶猛的潮流变幻之中,我们总能发现作为个体的闪光之处,这背后其实离不开上海软实力的功劳。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正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认同和价值归属。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追寻的是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那样一种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人人也都是软实力的受益者。

即日起,青年报·青春上海特别策划推出“喜欢上海的理由”融媒体报道,贴合不同人群的生活写照,展现各行各业的人以高昂的热情、奋斗的激情再创大业、再起宏图的精神,探讨人和城市的关系,追寻上海的城市精神品格。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视频

90后游戏策划朱超的QQ签名有些“中二”——这个世界太无聊了,连龙都没有。他把自己视作扎根上海的“游戏人”。非科班出身的他,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一头扎进了上海的游戏行业。以前,他为了通关一个BOSS,可以不吃不喝玩一个通宵。现在,他为了设计一个玩法,自嘲熬得“头都快秃了”。

从资深游戏玩家到游戏策划,他看到了“游戏人生”背后严谨、冰冷、无奈的一面,也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希望、梦想和温暖。从业5年,面对这个什么都要会“亿”点的工作,朱超坦言,从入门到精通,他在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入门到入行 // 

《最终幻想》《魔兽世界》《模拟人生》……朱超的成长是在这些游戏里面度过的,与他一样,现在不少游戏制作人也受很多日系或美系游戏的影响。因此他们所做的游戏,也或多或少有它们的影子。如何突破前人,如何在上海做好一个中国游戏,这是上海游戏行业绕不出去的一个问题。

作为中国游戏和电竞产业的高地,2020年上海游戏产业的国内销售收入超过990亿元。伽马数据发布的《2020—2021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显示,上海游戏产业国内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4%,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依托于多年来打造的良好人才生态,上海游戏产业人才领域表现突出,比如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均超过全国,这也是上海游戏产业收入走上“快车道”的根本。

5年前,刚从上海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的朱超,参加了心动网络的面试。他原来的计划是留在媒体行业发展,对这次面试并没抱什么希望。“就当是陪室友一起过来的。”浏览各大游戏公司的招聘广告,游戏策划的要求基本都是“有一定的游戏经验;深刻了解市场同类产品;擅长写作和表达”。

那时,朱超对游戏策划没有概念,他只是和很多90后一样,喜欢那块小小屏幕背后的精彩世界。小时候躲在被窝里玩GBA,上学了就攒钱买游戏机,买不起就向同学借。上了大学后,市面上的主流游戏他基本都玩过。于面试者而言,对游戏行业的热爱、肯花功夫钻研的精神、积极努力的态度都是加分项。收到录用通知的时候,他知道已经一只脚踏进了“游戏行业”。

十多年前,《模拟人生》《摩尔庄园》这类游戏风靡一时,承载着众多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朱超正在参与的,也是一款轻松休闲类模拟游戏。但他坦言,制作它的过程却一点也不“休闲”。

在小镇中,车怎么开?建造系统怎么搭建?这些都需要由他来设计。在设计阶段比较有趣,但在执行阶段,却非常枯燥又严谨,一个字母都不能打错。“既要让玩家玩得开心,然后又要自洽,还要符合商业项目的数值投放,真的不容易。我做得头都秃了。”

“头秃”的不止他一个,这个项目是他经历过时间最长的项目,经历过3次改版,几乎贯穿了他目前为止的“游戏人生涯”。他说,制作一个游戏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优势的同时,又保证团队的高效工作,对游戏设计师的成功至关重要。

 // 我和上海 // 

每天晚上,朱超总会骑一辆共享单车慢慢悠悠回家,望着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他心里总会幻想,总会一遍一遍地想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现实是什么样的。“我知道实现它要等到很久以后,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朱超说,正是上海给了自己这股“迷之自信”。

“上海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人才,不仅仅是游戏行业,任何行业的人你都能找到机会。”从5年前到现在,他看到办公楼里不断入驻大大小小的公司和工作室。园区绿化带里的树木错落有致,餐馆、咖啡店,外卖比比皆是。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让五湖四海的同事们都羡慕不已。“可以说在上海,你永远不会感到无聊。”

在GDC(游戏开发者大会)的一次交流活动中,朱超发现,很多扎根在上海的游戏人普遍都有这样的理念:上海的机会更多。这群藏在代码和图像后的策划有着最敏锐的神经,能够精准地感受到城市对新兴产业的态度。

“像漕河泾、张江高科这些地方,游戏公司都是聚集在一起的。”他表示,游戏行业不光对从业者教育程度和经济实力非常看重,同样需要有良好的集聚效应。“策划这个行业需要时间去填充自己的,同事之间也在相互激励学习,不断去吸收新的理念和知识。所以我现在还蛮开心的。”

去年,上海自主研发网络游戏销售收入达823.8亿元,增量超过120亿元。一方面,上海众多老牌游戏企业依然保持龙头地位,如盛趣、巨人、游族等;同时还有较多本土孵化的新生代企业,共同支撑起上海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部分大型游戏企业通过在上海建立研发团队的方式强化自身研发实力,使得上海的自主研发收入增加。

米哈游、叠纸、莉莉丝、鹰角,这四家游戏公司被戏称为“上海F4”,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一批新兴的游戏企业因人才聚集和政策支持而爆发出越来越大的产业能量。

以米哈游为例,2011年,24岁的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刘伟与同学蔡浩宇、罗宇皓三人在交大闵行校区D32成立了miHoYo工作室,开始“技术宅拯救世界”之旅。启动资金是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提供给大学生创业者的10万元无息贷款。“米哈游是上海创新创业政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米哈游团委书记匡玥对记者说道。

城市的软实力正在不断拓展延伸,行业布局也更加完善。去年ChinaJoy期间,被视作游戏文化产业界“瞭望塔”的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在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落地,将推进上海向着资源要素更集聚、创新水平更前沿的“全球电竞之都”迈进。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越来越多像朱超这样的“游戏人”正在努力创造精巧的作品、精致的品牌、精彩的人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