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奋斗者|她用27年的执着坚守,诠释文博工作者的初心
2021-06-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有一种信念,是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如一坚守党旗下的初心誓言;有一种坚守,是从一名讲解员做起,27年如一日在红色场馆坚守、耕耘与奉献。她就是上海市杨浦区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国歌展示馆)党支部书记、主任、馆长杨春霞。

作为一名扎根在一线的文博工作者,她深知,对文物的保护、对国歌的传承,决不只是对历史的重温。每一次抚今追昔的激情满怀,必将激发大家的勇气与志气,鼓舞奋斗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不忘来时路,立志俯首文博事业  

杨春霞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村庄,1岁时跟着父亲举家随军到辽宁省丹东市。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不常在家。一次,家中失火,是部队大院的解放军把兄妹俩救出。当晚,她被临时安置在部队大院党支部,身上裹着大家捐助的棉衣被褥,看着房间里鲜红的党旗,信仰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

大学期间,她作为团支部书记,成为全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名中共党员。直到现在,她依然铭记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

1994年,她进入抗美援朝纪念馆,从事了向往已久的文博工作。博物馆里承载的不仅是诗和远方,更是在年均接待数十万名观众、上千批次讲解中磨砺出的平凡和坚韧。3万字的讲解词,她花一周的时间熟记于心;2万平方米的展区里,总能看到第一个到岗的她;2600多件文物展品,她如数家珍……

2003年,杨春霞告别抗美援朝纪念馆,随军来到上海,依然选择了自己所挚爱的文博事业。

作为区文物部门负责人,回首17年的文物工作,有太多的过往让她刻骨铭心。200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值高温天气,她每天与同济大学的师生一起,对每一幢文物建筑进行认真测量和绘制平面图纸。她带领区域内四个街道的普查队员徒步丈量全区400多幢有价值的老建筑,前后历时五年,将杨浦文物家底全面厘清。

身边同事曾打趣杨春霞是文物建筑的“消防员”,哪里有文物建筑的紧急事件,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17年7月27日凌晨,许昌路227弄133号居民住宅发生火情,接报后她立刻到现场了解情况。经核实,该建筑是区文物保护点,她第一时间与住宅所属物业对接,邀请上海市房科院专家进行房屋评估,为防止灾后建筑发生坍塌危险,她即刻联系建筑责任主体进行房屋修复,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修复意见。考虑到老旧小区存在安全隐患,她多次走访附近老旧小区实地查勘,并解决电线私拉乱接、电线绝缘老化破损等问题。

  以馆为家,熬过了数不清的夜晚  

2009年,国歌展示馆建设伊始,她便投身于场馆建设和教育工作中。2015年,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了扩大宣传教育影响力,杨春霞先后多方联系宣传、党史等专家学者,潜心挖掘国歌精神内涵,策划推出“她们万众一心”抗战纪念专题展,并于7月起,开展全国巡展。

2016年,她策划推出“伟大的历程——纪念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80周年图片巡回展”。2018年,又推出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纪念田汉诞辰120周年专题图片展,并在多地开展巡展,受益观众逾30万人次。

2019年,在国歌展示馆开馆十周年之际,国歌展示馆启动装饰布展提升改陈项目。这让杨春霞倍感重担,老馆藏品面临保护性搬迁,既要确保文物藏品一个都不能少,又要克服地下存放的防霉防潮防盗等问题;既要确保新馆内容的历史真实性、政治正确性,又要具有新时代内涵;既要在设计上适应地下场馆建设要求,又要确保新馆在主题内涵、形式设计、教育功能上令人耳目一新。   

为此,杨春霞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昼夜奋战,以馆为家,熬过了数不清的夜晚。

黄梅天的工地,她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歌展示馆新馆最终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并于2019年国庆前夕重新开馆,以由内而外焕然一新的面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最好的礼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