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亮相,志愿者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位于国顺路650弄的复旦大学第九宿舍被称为玖园,在此曾居住过多位名师大家: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老校长陈望道,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新中国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蒋学模,《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等。恰逢建党百年,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7月3日正式落成,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全新亮相。
修缮后的两座旧居传承苏步青、谈家桢、陈建功三位先生的精神内涵,完整还原旧居面貌,以“爱国”“科学”为主题。与以“信仰”为主题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相呼应,共同构建成为“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这是复旦人为庆祝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学校致敬先贤大师、传承红色基因和大学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据悉,早在陈望道旧居修缮时,复旦大学便提出打造“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的规划设想,计划修缮苏步青、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去年下半年,玖园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修缮工作陆续展开,秉持“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处处蕴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力求最大程度还原旧居原貌。此外,修缮还对建筑进行部分更新利用和整体机能提升,包括增设避潮层、安装空调系统、提升机电系统等。
旧居内部展陈方面,复旦大学档案馆历时8个月策划设计布展,在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大师家属、学生、相关合作单位等多方支持下,收集到大量珍贵史料和展品。展品多为首次展出,配以丰富多样的声光等特效、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多维度展现大师追求真理、克难攻坚、科学报国、淡泊名利的精神与风范。当天,三位大师家属又将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捐赠给复旦大学。
去年六月,《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如今,新的两支志愿讲解服务队也组建了起来,分别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成立,目前有80余名成员。
== 展品背后的动人故事 ==
一只行李箱背后的爱国心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的展陈主题是“坚持真理 科学报国”。致力于坚持遗传学研究的谈家桢先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中国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桂淅婷如今是一名学生讲解员。在小楼“人才辈出”展厅里,谈家桢先生的一只行李箱,在桂淅婷看来,承载着太多动人的故事。
这只谈老在20世纪90年代去美国时常用的行李箱上,还可以看到“C C TAN”的定制字样,油画、书柜、书桌等,还原了当时先生书房的模样。
“这是谈老去美国时最常用的行李箱,为什么会经常往返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中国遗传学网罗人才。他多次远赴美国,就是希望亲自去鼓励在美留学工作的青年学生回国报效国家。”
桂淅婷提及,据一位归国的复旦学者回忆,谈老1994年来美时已经80多高龄了,他当时听说这位青年学者在斯坦福做得不错,就一定要来和他进行当面深入交流,鼓励他回国任教。谈老在休息室一直等他下课,但过于疲惫而睡着了,这位青年学者深受感动,在和谈老交流完后就立刻决定回国,并在复旦工作至今。
“这个故事,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谈老为中国遗传学科建设所做出的努力。”桂淅婷说,谈家桢和陈建功先生这些前辈都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学科,放弃了国外优越条件,为我们青年一辈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以后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而志愿讲解服务对青年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数与诗的浪漫结合
“为学应竭毕生力”“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旧居的展陈主题是“数坛宗师 爱国敬业”,根据苏步青的生命历程和展览主题,分七个展厅,用不同主题予以展示。
数学科学学院00后大一学生朱伟航报名成为了苏步青旧居的首批讲解员。他对苏步青“数与诗交融”的生活艺术、苏步青书法等展示苏步青的生活原貌和个人情趣板块印象深刻。
“诗词在苏老生命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小他就喜欢在牛背上诵读《千字文》。青年时代,热爱读诗的他开始自己写诗。这位数学家的一生,与诗为伴,与诗结友,借诗抒情,数诗交融,岂不乐哉。”
在展柜中,还陈列着苏步青先生在业余生活中亲手写下的诗歌笔记,临摹苏东坡的诗词。现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每年都会举办“三行情诗”的活动,可以说,“数诗交融”亦是苏老留给数学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朱伟航说,自己通过这次志愿讲解服务,不仅详尽了解了苏老爱国敬业的一生,更感受到了以苏老为代表的复旦人为了祖国发展艰苦奋斗的功绩,这也给自己未来发展与奋斗目标指明道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