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卷寻宝”带来的艺术与人工智能间的思考
2021-07-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

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会取代人类吗?未来如何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上,B站UP主、科普作家林超与CG插画师乌合麒麟共同就人工智能在科技与艺术上的应用展开“交锋”,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会否取代人类。

新的技术诞生背后

是新的艺术品类?

一幅由24张青春画卷组成的系列插画作品——“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揭开了对谈的序幕。画卷始于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苗寨十八洞村,直至冬奥会举办地京津冀地区收尾,通过高速、高铁交通网和美好河山交融联接,共同构成56个民族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的盛世图景,其中还有100个知识彩蛋记录了百年大党披荆斩棘的奋斗史。

在对话中,林超首先分享了一个AI在脱贫攻坚中的故事:在广西的某片山区田地,农民用手机拍摄田地后上传,经由人工智能识别,就能测算出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并获得专业的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落地,它的形式也越发灵活。“土地适合种什么?怎么样能种得更好?在中国的偏远地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力的助推器。”林超说道,“相信在未来乡村振兴之路上,人工智能也是大有所为。”

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成就同样光彩夺目。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会取代人类吗?CG画师乌合麒麟持否定态度。

“艺术行业的核心从业人员需要一个词,叫灵感。”乌合麒麟表示,灵感是基于人类感受产生的,那是一种难以言说、不可名状的东西。“这种感觉在我看来是很难用模拟去产生的。”

他认为,其实类似的问题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了。新的技术改革总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品类,就像当初的照相机。

“每当有新的技术出现,一定会对过去的艺术品类,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也会催生出那个年代的人预料不到的艺术品。”他说。

未来如何参与人工智能?

“通识”是关键

林超预测,跨知识领域的通识在未来将成为关键。“我们在跟工程师打交道的时候,发现很多厉害的工程师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就是左脑和右脑,或者说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林超说道。

以绘画为例,人工智能在机械性行为上做得更好,比如智能填色、智能勾线、智能配色。但往往少了“神来一笔”。而这缺少的“神来一笔”,就需要扎实的教育来补充。

“无论是绘画还是人工智能,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兴趣。”乌合麒麟说道。

在下午的论坛中,“热爱”和“兴趣”这两个关键词同样被反复提及。在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上,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或许是第一步。

备赛、编曲

人工智能正在“锦上添花”

值得一提的是,在备战冬奥会的战场上,人工智能已成了运动员最贴心的“AI教练”。如何分析对手、如何了解自身,如何排兵布阵,都离不开算法的“锦上添花”。

“比如冰壶项目,它本身就是依靠运动员用算数去操作的。又比如速滑,很多时候输就输在千分之一秒,如何能够在单圈成绩再提高0.01秒,这就需要科技的力量。”AI应用产品副总裁周治尹在“体育有约”环节说道。

在论坛上,周治尹介绍了AI技术在冬奥安防上的应用,以及AI技术在技能提升、赛场巡视、成绩判决、安全防控等方面的应用。冬奥首金获得者、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指导青少年现场提升平衡力。有了人工智能和奥运冠军的双重“加持”,两位体验者的和核心力量的改变“肉眼可见”。

橘子、苹果、红萝卜,这些水果能组合成什么什么样的旋律?人工智能又能编写出什么风格的歌曲?在“音乐有约”环节,正能量原创音乐人贺俊雄与人工智能虚拟偶像小冰合作,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演唱及作曲方面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