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串串里也有生死硝烟,川味谍战舞剧《努力餐》今夏来袭
2021-07-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川流不息的成都街头,有一座二层青砖小楼不时吸引路人停下脚步拍照,它的牌匾上写着三个烫金大字:“努力餐”。这间普普通通的餐楼有着不平凡的来历,当年曾是中共地下党当年的秘密联络点。成都艺术剧院根据努力餐楼的故事创作了革命题材舞剧《努力餐》,入选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的全国五部舞剧之一。

8月20、21日,这部曾在上海摘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作品将再度来沪,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两晚。茶楼、竹椅、变脸、川菜、川剧舞……这些独具天府特色的文化元素,都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搬上了舞剧舞台。

《努力餐》里有火锅串串

背后故事却穿越生死硝烟

很多观众对舞剧《努力餐》的名字感到好奇。全国唯一一家革命文物饭店“努力餐”,是1929年在成都开业的四川风味大众餐厅。创始人车耀先当时是中共四川特委委员,以经商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他在这里创办救亡刊物《大声》周刊,宣传抗日救亡,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这里也是中共四川省委的秘密党组织联络点,邓颖超等人曾在这里与车耀先会面。1946年车耀先被捕就义之后,其妻继续打理一切,直到去世。

舞剧《努力餐》正是根据这段真实感人的人物和历史改编创作。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群人生波澜起伏的革命者,在餐楼的掩护下展开革命工作,把一切隐秘的战争都化在吃喝中,热闹场景之下藏着革命者的生死信仰。以“吃饭”之小事,见“家国”之大爱,这是《努力餐》大受欢迎的“秘诀”。

剧中,不仅首次将“吃川菜”搬上舞台,开创舞剧中的“第一次”,还融入了川剧“变脸”等戏曲表演,新颖出彩。《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等耳熟能详的川渝民歌及川剧锣鼓等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曲风创意融合,也凸显着独特的地域元素表达。全剧最高潮,是当餐楼众人散去,主人公车老板挺直腰杆,拿起枪杆,此时热血激情的四川方言说唱rap响起,“为百姓加餐,努力努力;救民族危亡,血战到底!”

在《努力餐》之前,王思思和钱鑫创作的舞剧《醒·狮》火遍了全国,被誉为“年度最燃舞剧”。而这一次的《努力餐》,他们想把历史的波澜壮阔与巴蜀文化的丰厚内涵呈现出来。“选择这个题材,它的烟火气是最打动我们的特点。”钱鑫说。在这个充盈烟火气的红色题材舞剧中,每一幕都以“吃”贯穿,而川剧、说唱、竹桌竹椅等四川地域文化同样都会有所展现。

《永不消逝的电波》后 

再次让红色主旋律成为“爆款”

以四川美食贯穿整个舞剧,除了因为餐馆是故事发生地,其实也是因为“努力餐”这三个字背后的深意。钱鑫说,车耀先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为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他创办餐厅投身革命的初心,就是为普天下老百姓吃饱饭而努力。而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成就之一,正是解决了十几亿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总编导王思思则表示,整台舞剧是一次对革命先烈的致敬,创新的创作也希望把这种坚持的精神传达给今天的90后和00后。

近期,“爆款”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宣布在上海开启驻场演出。一个红色题材的舞蹈作品为何如此圈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正在给红色题材赋予新时代的青春气息,焕发出一种新的时代感。

而舞剧《努力餐》与《电波》相同。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奉献主义等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天府表达,传承了党与人民生死与共、血乳交融的革命传统。而崭新的舞台呈现方式,也让这个“老旧”的革命历史题材重新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气息,获得广大年轻观众“爆棚”式的欢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