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暑期精彩不停|这个暑期,非遗守“沪”人走进艺术之门
2021-07-1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对于读小学三年级的张从曦来说,今年暑期生活的一个关键词是“非遗”。全国非遗大展正在上海的6个场馆同时举行,而她从小就喜欢手工,这个暑假真是有的玩了。

记者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活动”启动现场遇到张从曦时,她正在采访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袁耀。袁老师对这个小学生的访问十分重视,可谓有问必答,他觉得张同学很专业,比如一个“玉雕和石雕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这就让他要想一想才能回答。袁老师说,他很希望与越来越多小孩子打交道。小孩子把他们的所见所学再告诉同龄人,这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记者了解到,“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活动”是上海一个有10年历史的暑期生活品牌,创办于2011年。截止到2019年,“学子行”活动共发放了“参观套件”57万册,参与的对象由中小学生扩展到高中生、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展馆也由13家非遗场馆扩展到30家介绍“传统历史文化”的非遗+展馆。

张从曦从小学1年级就参加这个活动了。去年为了让无法走入公共展馆的孩子们走进传承人的家里、工作室里,实现双方之间更加“亲密”的接触,“非遗守‘沪’人”活动应运而生。最终《跟着孩子看非遗》一书集结150篇“小记者”的佳作,全方位呈现海派非遗传承人日常与坚守。去年张从曦只有8岁,没有参与新书的写作,不过她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非遗传人的采访,以后会积极参与非遗图书的写作。

对于八九岁的孩子参与非遗传承究竟早不早这个问题,上海市群艺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觉得非遗传承与保护就应该从娃娃抓起。对记者表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普遍认知,就是为了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希望他们通过了解非遗,增加一种根基性的文化积淀,自主地进行文化探索,从而形成更深的文化自信。        

除了启动仪式,“上海学子非遗展馆行活动”还包括上海市群艺馆的“走进艺术之门”。秉持公益性定价,“走进艺术之门”暑期课程名额被迅速抢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从闵行、普陀等区赶来参与。8月即将开课的乐队体验班,一开出就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吉他、少儿街舞、阿卡贝拉体验营等课程,可以带领孩子从音乐、舞蹈、演出技巧、和声练习等角度,提高自信,提升舞台演出的台风。而结合了话剧表演、古诗词朗诵与中国传统京剧唱、念、做、打等元素的原创独幕儿童剧《戏剧小神童》,可以让孩子体验原创儿童剧的快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