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深处是2021的上海风情
2021-07-18 生活

【编者按】

公共空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性格魅力,也是城市软实力的具象化表达。从图书馆、美术馆到社区文化中心,从大剧院、博物馆到邻里汇,公共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多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公共文化服务也不断下沉,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叶知秋,一个小空间体现这座城的大格局。上海正在不断提升着城市的软实力,也在不断营造着新时代的风情。

由邬达克设计的“66梧桐院”,是一栋英式别墅建筑,现在它是徐汇区天平街道的“邻里汇”。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邬达克在上海是怎样的存在?说得笼统一些,在上海,凡是叫得出名字的著名建筑,多半都有他的加持。感性的理解是,你可以走到淮海路武康路,著名的武康大楼——邬达克众多设计中的一幢,多少人专程来和这栋大楼打卡、合影。对角的咖啡馆人满为患,门前台阶上都坐满了人,很多人就这样安静地看着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在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犹如欣赏一幅大师的名画。

被命名为“66梧桐院”的乌鲁木齐南路66号,也是邬达克诸多设计中的一幢。

党建墙成为内部非常显眼又独具特色的装饰。

让邬达克与百姓对话

“66梧桐院”的前身,是邬达克于1932年设计建造的一幢英式乡村花园别墅,作为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处。红砖红瓦,木梁木檩,处处透着海派风情。这栋楼和国际礼拜堂合围的,则是当时法国体育会的球场。解放后,这栋楼被作为徐汇区体育局办公地,隔壁偌大的球场也正好当了学校操场。随着国家体育运动日益蓬勃发展,这栋小楼明显太小。于是,在它旁边,先后起了两栋建筑。2017年,徐汇区体育局整体搬迁,这栋楼和它的附属建筑究竟用来做什么,成为了它所属辖区——天平街道的课题。

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天平街道决定,将这栋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好,向社区居民开放。“邻里汇”设想雏形落地,乌鲁木齐南路66号启动了新生的历程。将这么一栋历史保护建筑变成阿姨爷叔串门聊天的“邻里汇”?也有人不解。街道党工委很坚定地落实徐汇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统筹,把最好的资源给社区群众的思路,不但坚持这栋楼留给社区居民的方案,还决定采用最好的设计修缮方案,还原邬达克设计的原汁原味,同时对新造的两栋建筑进行改造,让它们和邬达克设计的主楼融为一体。

2019年,修缮工程竣工,人们欣喜地发现,曾经离自己很远的花园洋房,现在大门敞开。社区服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现在,天平街道的居民可以随时走进以前很神秘的洋房,欣赏设计大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设计遗产,同时享受这里提供的各项生活和文化服务。

邬达克如果知道上海的老幼妇孺都来跟他对话,会是惊讶,还是欣喜?

“邻里汇”的食堂也有颇高的“颜值”。

享用的何止是美味佳肴

房子修好了,街道发动大家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很上海的名字:“66梧桐院”。不过,别以为起了优雅的名字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靠门口的空间被辟出,成了天平街道邻里食堂。在这里,食堂也有艺术范儿。进门处一整堵墙,设计师做成黑色,用白色线条画了安亭路上一栋保护建筑,大气,高雅。两边是落地玻璃门窗,窗外,马路两旁梧桐婆娑,光影斑驳。室内,饭菜飘香。

不知这里请的是哪路大厨,菜式不但便宜,而且花样百出。早餐的肉包、生煎、油条、烧卖、粽子、麻球……花样多过小点心店,午餐更是可以吃一周菜式不重样。很少有居民食堂可以成为网红,“66梧桐院”是一个例外。周边白领宁可多走几步路也要到这里“蹭饭”——这里是可以用手机支付的。每天午时饭点,打饭的人可以排一二十米,一直排到大门口。

这个食堂也是上海为数不多长时间开放的:早餐从6:30到9:00,午餐从11:30到13:00,晚市则从16:30开到21:00。中午10:30到11:30是社区老年人专用时段,其他人群不供应,这个时间段的菜式也以清淡、软糯为主。

街道党工委并不满足食堂仅仅是食堂,他们认为老百姓除了要吃饱吃好,也有更多的精神需求。食堂的早中晚三餐之间,提供的是精神食粮。街道请来了上海评弹团,一周三场的评弹名家演出,让辖区居民大过戏瘾。公益的价格、实力的演出。专场演出票常常需要提前一周购买。今年上半年街道又联系了上海古琴研究会,每个月至少在“66梧桐院”做两次古琴知识的普及分享。

墙上的留言是居民们的真情表达。

房子不应该只是房子

邬达克设计了房子,再好的房子其中也需要有陈设,陈设得再豪华的房子也要有人。街道党办工作人员对记者说:“‘66梧桐院’首先有较高的颜值,吸引人走进来,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涵和品质。”街道依靠党建引领、汇聚资源。邻里汇搭建起公共治理的枢纽平台,通过党建,把体制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条块的资源都汇聚到这个平台上,然后由街道输出些有品质的活动。“66梧桐院”空间的内涵有了提升,受益的是老百姓。

天平街道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名人集聚。街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系统地请街道的知名人士来“66梧桐院”给居民们做讲座,讲电影、芭蕾、昆剧……让社区爱好文化的居民乐不思蜀。除了讲座,他们也举办了很多居民可以参与的活动,比如7月份针对放暑假的小学生开展“天平少年暑期顾问诵读营”,针对国学爱好者开展“国学经典与人生目标”读书活动……活动太火爆,需要预约。有些居民没预约上,会搬个凳子来现场,挤在旁边一起听。

7月1日到15日的活动预告表上,满满登登有近50项活动。街道却并不满足:社区居民多,百人百心。徐汇核心地段,居民的文化修养相对较高。因此,他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更加专业的文化交流活动上。这几年,作为音乐化石的黑胶渐渐走热,他们就跟黑胶图书馆合作,作为集体会员,在“66梧桐院”小空间里布置了一台黑胶唱机,定期更换黑胶唱片。居民可以在这里欣赏黑胶,听音乐。梧桐院每月还做一期黑胶主题音乐的导赏,比如5月份是母亲节主题,6月份是父亲节的,7月份做建党的红色主题。居民们聚在一起讲音乐,讲黑胶故事,普及音乐文化知识。

“66梧桐院”不仅有高雅的文化活动,也有特别接地气的公益项目。沿街的建筑格局不大,街道引进了咖啡馆。引进时唯一的要求,是要成为街道公益项目。现在,这家咖啡馆向天平街道提供听障人士的就业岗位,常年有听障小伙伴在那里;咖啡馆也和街道合作,为失业人群提供岗位和就业培训的机会。

街道党办工作人员说,街道着力做的是家门口的好去处,用优质的服务项目去吸引老百姓,让他们走进来,形成一种黏性,最终成为社区百姓的文化加油站。“66梧桐院”始于邬达克的建筑,但现在的“66梧桐院”早已在邬达克的品牌之外,有了远比邬达克更有号召力的文化魅力。如果说,邬达克的建筑是上海曾经的风情,那么,“66梧桐院”则是天平街道打造的2021年的上海风情。如果说邬达克代表了上海曾经的软实力,那么,“66梧桐院”就是今天远比邬达克更为强大的软实力,而天平街道的社区工作者们,更是上海的软实力。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