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第四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收官
2021-07-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视频

用编程让无人机完成飞行任务、用传感器创作一段旋律、制作机器人参加足球竞赛……青少年选手发挥出了AI的“十八般武艺”。7月18日,为期4天的中国·上海第四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以下简称AI大赛)在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完美收官。

为响应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号召,积极为人工智能领域储备青少年人才基础,广泛营造“人工智能也要从娃娃抓起”的社会氛围,更好地在青少年中培植人工智能的肥沃土壤,2018年起,上海团市委联合市经信委、市科委、市教委,连续四年举办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和相关活动。今年大赛不局限于赛事本身,而是向论坛、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延伸,参赛人数较去年增长了一倍,进一步拉近人工智能与青少年的距离。

吸引万名选手参与

引燃青少年的“AI能量”

“我对人工智能和编程很感兴趣,到了高中后,会有更多的社团和拓展课程让我选择吗?学校会支持我们吗?”前不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发展与创新论坛上,正在参加AI大赛的小选手,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将问题抛给了行业和教育专家。

在刚刚过去的4个月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2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AI大赛。经过前期选拔赛和区域赛,近5000名选手晋级大赛决赛。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AI大赛经过四年的发展,在赛事规模、群体覆盖、特色创新、专业能级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本届大赛全新升级,各个赛道多场景、多学科融合,全面展示AI+;赛道扩容,数量上由去年8条增加到10条;参赛年龄段从幼儿园扩展到大学阶段,通过梯队培养,储备人工智能人才。

AI智能健康是本次大赛报名和晋级决赛人数最多的赛道。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报名人数多达2600余人,共有1600余名AI小达人晋级决赛。

今年的亮点之一是AI少儿无屏编程赛道。无屏编程语言是一种无屏化的、基于物理拼图模式的编程语言,孩子们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整个学习过程完全脱离了对于WIFI、互联网和任何电子屏幕的学习依赖。”赛道负责人表示,该赛道让孩子们利用所学无屏编程知识,通过编程+主题综合探究的活动方式,去寻访、探索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特别的方式深入了解和学习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在备战现场,团市委副书记邬斌也来到了小选手身边,考察大赛开展情况,鼓励小选手们接受挑战勇于创新。

创新十大赛道

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

AI创意编程、AI竞技大擂台、AI创意竞技设计、AI智能物流、AI乐享无人机……大赛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结合人工智能在各场景中的运用,设计了十大赛道。

7月18日的AI智能物流赛道设计方案紧贴今年建党百年主题,根据不同组别设计了奇迹征途(幼儿组)、复兴之路(中小学组)、智造未来(大学组)三个项目。三大项目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再到现代化建设,让青少年在比赛中,沿着党建时间轴,重走党的路线,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奇迹征途比赛就是以长征为历史背景,学生利用零件拼装不同机器人结构、设计不同方案、编写任务程序,帮助学生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了解长征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革命前辈坚韧不拔的精神。”赛道负责人介绍说。

而复兴之路比赛则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个影响深远的国家基础建设工程为主题,要求选手创意设计并制作一台智能机器人,符合赛事规定并能够按照地图规划完成开放之门、川藏公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铁返库、探月工程等系列主题任务。比赛中用到传感控制、编程及工程结构设计,实现视觉寻迹等人工智能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与图像识别等工作原理,并深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AI智能健康项目,在赛题设计中融入了‘党史’学习元素,在类运动场景下进行AI青少年机器人的综合实践。”该赛道负责人介绍,以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党史”红色地标为坐标,如一大会址、浦东开发陈列馆、国歌展示馆等,设计红色地图,学生通过红色路线完成棒球闪击的挑战任务。“考验选手们的工程设计、逻辑思维以及临场应变等能力,激发选手们的团队合作与体育精神。”

AI竞技大擂台、AI乐享无人机作为“老赛道”,今年在赛题设计上也有了新内容。如AI乐享无人机赛道突出了AI视觉识别、TOF传感器应用、无人机三维空间控制等技术,赛道负责人陈敏莉表示:“着重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可以通过比赛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在现场,9岁的小选手袁子轩告诉记者,自己在家已经备战了两周。“无人机在刚开始的时候挺难控制好的,但是认真去飞,就不会很难。”他拿着遥控手柄说道,“我未来想做研究无人机的科学家。”

从娃娃抓起

上海正在形成AI人才梯队

AI相关的人才梯队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目前都仍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而在上海,前不久落幕的青少年人工智能发展与创新论坛和刚刚收官的第四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暨全国邀请赛,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在十大赛道中,AI智能挑战、AI智能物流、ENJOY AI三大赛道设置了大学组,进一步完善了大赛对于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培养的体系。据悉,大赛组委会已与美国CREATE基金会达成成绩互认协定,本届大赛中的AI智能挑战项目获奖选手与美国CREATE国际青少年机器人赛的获奖选手可进行赛事互访。今年的“新赛道”ENJOY AI项目,参赛选手年龄涵盖幼儿园到大学,项目对应年龄分别设计了五个不同主题,让选手能充分享受AI带来的乐趣和挑战,激发学生从智能设备制作转向人工智能学习的热情。

近年来,上海团市委高度重视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共青团和青少年近距离参与人工智能、分享人工智能的平台。团市委副书记丁波在少年人工智能发展与创新论坛致辞中表示,团市委将秉承“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找准青少年兴趣爱好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高端科技的结合点、切入点、阐释点,让青少年论坛和大赛在青少年中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带动力,让人工智能在青少年心里埋下一颗颗种子,让更多青少年乐于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认识数据的价值,体会算法的作用,利用好算力的迭代发展,用知识和热情为人工智能发展“添砖加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