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全国学生运动会夺71金,上海代表团漂亮成绩单背后有啥奥秘?
2021-07-20 青年

上海代表团在游泳项目上以压倒性优势夺得41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首次设立的跳绳项目上,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拿到30秒混合交互绳单摇跳冠军;在“金牌大户”游泳项目上,以压倒性优势夺得41金;在大球项目上,中学生男排勇夺三连冠、中学生女足摘银……7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上海代表团以71金44银28铜的骄人战绩,在金牌、奖牌、总分三大榜单全面领先,创造了上海队在全国学生运动会的最好成绩。这一漂亮成绩单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奥秘?

  参加全部大项比赛  

成绩多面“开花”

上海中学生男排勇夺三连冠。

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学生体育赛事,本届学生运动会设游泳、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羽毛球、帆船、沙滩排球、跳绳等10个大项、2个小项,分为大学甲组、大学乙组、中学组3个组别。来自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3个代表团参赛,是规模最大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海代表团派出355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阶段所有大项、227个小项的比赛。

在7月14日进行的30秒混合交互绳单摇跳比赛中,来自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第三中学的黄俊凯、姜大礼、许东平组合,以144次破赛会纪录、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这是全国学生运动会首次设立跳绳项目,也是黄俊凯、姜大礼、许东平三人首次以男女混合组合参加比赛。比赛中,许东平与姜大礼负责摇绳,节奏稳健,手法细腻,负责跳的黄俊凯则展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光速”脚法,最终三人凭借默契配合从2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在传统强项游泳项目上,上海代表团尽显“王者风范”,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41金17银14铜。其中,大学组游泳队由上海交通大学组队,包括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优秀学生。中学组游泳队的队员主要来自晋元中学、储能中学、民立中学、敬业中学等学校,晋元中学的顾康弘夺得男子50米蛙泳金牌,为上海代表团摘得首金。

在7月15日的中学男排决赛场上,上海中学生男排以3:1击败了江苏队,勇夺三连冠。对于这个冠军,中学男排的功勋教练钱粮钢坦言“不容易”。他告诉记者,本届运动会上,上海队接连击败了山东、北京、江苏三支强队,“江苏队连续三届和我们争夺冠军,他们技术全面、人高马大,我们其实是去冲他们的,但队员们团结一致、敢打敢拼,最终还是拿下了比赛”。

同样取得不俗战绩的还有武术项目,上海队一共夺得7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此外,田径项目上,也收获了11金13银7铜。

  体育与学习双赢  

运动健将学习也好

黄俊凯、姜大礼、许东平夺得30秒混合交互绳单摇跳冠军。

曾几何时,体育生学习成绩差在很多人脑中形成了刻板“印象”,但如今,体育与学习双赢才是众多体育生的追求。

昨天18点,上海中考成绩公布,结束学生运动会征战回到上海的黄俊凯查到了他的中考成绩——语数外三门的成绩超过了400分(三门各满分150分)!尽管平均每门的分数已超过了130分,但黄俊凯和家人对这一成绩并不算太满意,“比预期的少了十几分”。

黄俊凯从小学开始练跳绳,这些年来在拿到一个个跳绳冠军、接连创造纪录的同时,学习成绩也基本稳定在年级前十。在高境三中,每周二、周五和周日,跳绳队的学生们都要比普通学生多付出2小时的训练时间,而为了兼顾学习和训练,他们不但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见缝插针进行训练,也在训练之余抓紧攻克学习和作业。

“这次我们夺冠,队员们得到了来自各队教练甚至裁判的欣赏,他们都说我们是用脑子打球。”钱粮钢介绍说,此次上海中学生男排是以市北中学男排为主组建,而市北中学也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队员们的学习成绩都不错。”

本届运动会,来自同济大学的秦博奥与队友彭炜琪拿到了大学组羽毛球混双冠军。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秦博奥,专业成绩排名全班前5%。她表示,每次训练,运动强度都很大。在锻炼心肺的同时,学业压力也得到了释放。“我会抓紧每一分钟,该学就学,该练就练,因为我要求自己两头都不能耽误。”

为上海代表团摘得首金的顾康弘也坦言,虽然游泳训练缩减了他上自习课的时间,但他也丝毫不放松学习,会合理规划时间抓紧学习。而尽管在游泳项目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顾康弘的目标却是设计专业,并把目光瞄向了985高校。游泳队主教练朱颖文表示,上海队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训练模式和水平,教练组成员尽心尽力,学生们不仅是泳池健将,学业成绩也十分突出,队伍处于良性发展中。

事实上,在很多教练员看来,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有会比赛的头脑。学生运动员兼具学生与运动员两个身份,而学业学习与体育训练相辅相成,也会逐步形成1+1>2的合力。

  体教融合  

让学生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

为上海代表团摘得首金的顾康弘(右)和教练。

此次上海代表团在全国学生运动会上的骄人成绩,是上海近年来加强学校体育建设的成果体现。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坦言,本届运动会上海代表团超出赛前预估、有些意外的好成绩,也是上海学校体育迈上更高台阶的起跑线。

在倪闽景看来,要实现运动员梯队建设良性循环,运动项目保持水平,学校体育一定要坚持体教融合大方向。“现在一般的学校里都会设7~8项的体育运动项目,然后在每个学校都会有1~2项实力较强的项目,只有把整个学校高水平训练的基础做大,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才会更多,普通孩子也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他用六个字来归纳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即“学会,勤练,常赛”,实现学校体育项目班班有比赛,校校有比赛,通过比赛来拉动师生们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教结合”正式升格为“体教融合”。“体教融合”即将教育与体育相结合,以体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人价值,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中,实现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让学生成长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对孩子的评判也不只是学习成绩一个方面。体育训练不仅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启发孩子们在学习上的热情和毅力,在更多领域中开拓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在体教融合这一新的理念之下,学生的未来也增加了更多可能。

倪闽景表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是体教融合实践的方向之一。“体教融合,更多是把体育也作为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他透露,在这方面,上海将继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体育素养进课堂。

═   记者手记   

让体育更好发挥育人作用

71金44银28铜!上海代表团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的这张成绩单非常亮眼,而这也是近年来上海学校体育可喜成果的体现。

在青少年的成长中,体育应当发挥什么作用?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年来,为学生“减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是否依然过重,学生体质下滑是否已经遏制?事实是,近年来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势虽然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仍未实现扭转,学校体育改革仍是迫在眉睫。而要把对体育课的认识从“活动活动就行”,变成正规课程,应当聚焦“学会、勤练、常赛”,并以此建立起校园体育新的评价体系。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教结合”正式升格为“体教融合”。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到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学校比赛、U(年龄段)系列比赛,再到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意见》力促体教融合实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用实招破解难题。

高水平运动员也可以从国民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这是体育回归教育的体现。从强健体格到塑造人格,从掌握运动技能到有机会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多元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而作为撬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体育也理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