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沪剧《飞越七号桥》再现解放上海中的民心向背
2021-07-2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建党百年之际,由新东苑沪剧团创排的红色主题沪剧《飞越七号桥》昨晚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上演。该剧在遵循沪剧唱腔和故事以情感人特点基础上,作曲首次引入越剧、京昆、评弹等姐妹艺术曲调,丰富了红色题材戏曲作品的呈现方式。

《飞越七号桥》改编自一段真实的历史。1949年5月,解放军27军由松江、泗泾一线东进,5月15日挺进七宝,5月16日27军先头部队向漕宝路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遭到国民党军顽固抵抗。激战三天后,解放军越过蒲汇塘,最终攻克了七号桥防线,打开了解放上海市区的西大门。

应该说,“飞越七号桥”是上海战役中一个重要环节。新东苑沪剧团在深扎生活,梳理史料的时候发现了这段历史,最终将此打造成红色沪剧。通过女主人公赵春梅以及她身边人物的转变和成长,展现面临上海解放这一特定历史进程中的民心向背,传递“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同时也给当代人以警思: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真正与人民苦乐与共,夯实执政基石。

《飞越七号桥》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共闵行区七宝镇委员会、闵行区七宝镇人民政府主办,新东苑沪剧团出品和演出。该剧汇集了上海戏曲界的中间力量,该剧由团长沈慧琴领衔主演,全剧集中了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国家一级演员李建华、吴梅影及顾恺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由著名青年编剧张裕担任编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导演卢昂执导,国家一级作曲汝金山担任作曲。

在艺术呈现上,《飞越七号桥》也有诸多突破。在保留了沪剧极富上海地方特色的演唱同时,揉入了其他剧种、曲种的旋律,作曲首次引入越剧、京昆、评弹等姐妹艺术曲调,使该剧的音乐格外动听。最后一幕戏发挥戏曲写意手段,以时空虚拟变幻方式,呈现女主人赵春梅只身送碉堡布阵图的心路历程。全剧多媒体、多时空的舞美也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这增加了演员表演和记忆难度,但为了完美演绎这出新戏,每一个演员都铆足了劲,起早摸黑背词、走位、练表情,全身心投入到人物塑造和情节连贯的表演中来。

昨天,上海新东苑沪剧团与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完成年度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围绕“国粹戏曲传承系列演出季”“红色党课系列演出季”“沪剧艺术教育推广”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国粹戏曲传承系列展演”系列涵盖了文华奖、白玉兰奖、“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奖作品,今年下半年还有名家钱惠丽、王志萍主演的经典版《西园记》,王珮瑜主演的《击鼓骂曹》,吴凤花、陈飞、张小君、蔡浙飞、陈辉玲主演的《五女拜寿》,以及吴凤花和章瑞虹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将上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