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车,命要紧”,他折返回去拍许多人的车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还记得2012年北京的特大暴雨吗?当年的一场暴雨致广渠门桥下积水4米,有车主驾车被困水中,溺水罹难。这场灾害让几十人不幸失去了生命。
时隔9年,7月20日下午4点多,驱车行驶在京广路和龙海路交叉口隧道的侯文超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水迅速漫过了车轱辘,眼看着面临车门无法打开的困境,他果断推开车门逃生,然后拼命拍车门,劝其他车主下车。“你们还记得北京暴雨吗?如果车被淹了,车门就打不开了,车是身外之物,命要紧。”
侯文超是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在郑州的负责人,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发生后,他从媒体上知道了水灾中如何逃生的一些常识。
7月20日下午4点多,他和往常一样从北往南行驶在京广路和龙海路交叉口隧道,要到出口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交通堵塞,所有车辆动弹不得。车外下着暴雨,起初地下水还没那么多,但后来雨势越来越大。约莫17点40分,他刚好接了电话,一低头发现水迅速漫上来。“我曾在北京待了10多年,多亏了媒体的报道,我了解了2012年北京那次暴雨的各种情况。得知如果不及时推开车门,很可能水真的漫上来的时候,车门就推不开了。”
当水刚漫过车轱辘三分之二处,侯文超果断把车门推开。水瞬间涨得特别快。来到高速上,他发现前后车辆的车主们大部分没意识到要开门逃生,便挨个去喊话,有的车主车窗紧闭,他就一辆辆车去拍车门,提醒他们赶快离开车内。
不少车主和同乘人员听了劝告,立即下车了。人们翻过栏杆来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侯文超回忆说,从自己离开座驾到水漫过大部分车的车顶,只有短短20分钟左右。
尽管是出于好心,但拍车门劝人逃生期间也发生过一些小插曲。“有个别人脾气有点倔,把车门打开,点点头,又重新关上了。幸好这样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能明白事态危急。”侯文超告诉记者,印象中有位老太太坐在后排,看到水快淹车了,固执地不愿意下车。情急之下,他只能和车主把老人拉下车。还有一名出租车司机,因为新换了崭新的电动车。这辆车不仅是移动工具,还是对方吃饭的饭碗,犹豫要不要下车。“我当时着急地对着他吼,车没了以后还能再买,赶快下来,再不下来,水漫上来,车门锁上,就没命了。北京那次大暴雨,你知道吗?车和命哪个更重要?”
陆陆续续拍了约莫几十辆车的车门,大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陆续来到上坡安全地带。爬上坡,一回头看车都淹没了,不少人掏出手机对着车拍照心疼不已。“车被淹了是既成事实,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侯文超表示,理解车主们的心情,但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更重要。
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后,不少人为侯文超见义勇为的举动点赞。“面对生命的威胁有些人心存侥幸,有些人相信别的,其实你拍门叫他们时,可能是他们唯一机会,世上哪有挥动翅膀的天使,只有拍他门的侯哥”。
“我是共产党员。生死关头,很多人意识不到死神降临。我只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换成别人也会做。”侯文超表示,碰到这样的突发情况肯定是要尽微薄之力。
== 链接 ==
车主遇到突发暴雨如何逃生?
那么,如果碰到突发暴雨,或者车被淹的情况下,车主该如何逃生呢?记者联系到了喜马拉雅《汽车痴汉》的主播“八卦”。
“逃生手段有很多种。”对车辆及各种逃生技巧颇为了解的他介绍说,遇到特大暴雨,人在车内,如还能开车门,就要果断打开车门。如果车门已经打不开了,第一种情况是车窗可以打开,那就试图从这里逃生。第二种情况是车窗无法打开,这时车上常备的破窗锤或者破窗器就派上了用场。用这些工具尖角的地方敲击玻璃角落,中间部位割断安全带。
那么万一破窗后玻璃四溅,伤到人怎么办?“八卦”解释说,现在的车辆基本都贴有玻璃膜,它们的主要作用不是防偷窥、隔热等,主要是防爆。玻璃没有贴膜,会散开,如果贴了膜,就不用担心玻璃划伤人。
他还提醒说,如果车窗处于关闭状态,一开始为了保存体力,不要试图开车门。因为车辆刚进入水里,车内车外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女生体力不够,开车门较难。等浸水较多,车里的水接近胸部,车内车外压力接近时,再找准时机开车门。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时,有位车主不知道这些知识,导致没有及时逃生,不幸溺亡。
“如果车辆有天窗的话,又多了一个逃生的通道。”“八卦”表示,大部分车的天窗都是有机械开窗功能的,平时车主记得翻阅车辆说明书,对车的功能使用有所了解。紧急情况下说不定能自救。
他还提醒说,倘若发生暴雨,雨势还不是很大,车辆尚能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尽量提前把车辆开到地基牢固的高处。比如不少商场的停车楼。如果雨大的话,视线不清晰了,要开启前后雾灯,及时让别的社会车辆发现自己。如果对附近环境比较了解的话,及时停车到安全的地方,不了解的话因地制宜。
对于大家关心的被淹车辆理赔的问题。他强调说,车辆被淹后,如果车被水憋灭,就不要进行二次打火,否则会导致发动机损坏,保险公司是拒赔的。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先要保证人的生命安全,等大水退去后,再联系修理厂把车拖到修理厂或者4S店维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