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临其境|奥运志愿者里的上海“徽章男孩”,收集80多枚徽章,每个都有故事
2021-07-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徽章背后有志愿服务的故事,这枚徽章才更有意义。”在东京奥运的主媒体中心里,出生上海的95后,志愿者金亦卫很是引人注目,他的证件挂绳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奥运徽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徽章男孩”。在为八方来客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徽章成为了金亦卫交流中国文化、增进世界友谊的特别方式。他收入囊中的徽章已达80多枚,在他看来,“收集每一枚徽章的过程,本身也代表着一个故事”。

排除万难,为中国青年扬风采

“报名奥运志愿者时我在日本京都留学读研,梦想成真时我已经是京都的一名职场新人了。”出生于1997年的上海小囡金亦卫是此次奥运赛场上一抹特别的“志愿蓝”。早在7月16日,金亦卫结束了当天工作后,从京都坐了2个半小时的新干线匆匆赶到东京,马不停蹄地在奥运会主媒体中心场馆开启了他梦寐已久的奥运志愿服务。因为怕入职不久的工作受到影响,请年假时小金“精打细算”,把两个周末和两天日本国定假期都用上了,从而保证自己可以提供为期9天的志愿服务。

“我在来东京的前一周才最终下决心。之前因为东京的疫情感到内心非常纠结,最终我觉得自己三年来从申请成功到培训,再到研修,这一路走下来,放弃这次机会还是挺不甘心的。”在克服内心挣扎后,金亦卫坚定了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志愿者风采的决心。其实,他不仅在国内就积累了多场马拉松和带队参观场馆的志愿服务经验,来到京都的第二年,也担任过国际马拉松的志愿者。

在主媒体中心,金亦卫主要负责馆内访客卡中心和主问询中心的志愿服务。在访客卡中心上岗时,他会辅助没有媒体权限的访客填报信息,等奥组委审核通过后再对他们进行发放。在主问询中心,他需要解答媒体们的各种疑问,但在服务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由于疫情原因,他所参与的主媒体中心和其他一些场馆无法事先进行实地探访,只能通过视频和材料学习,因此面对来自媒体五花八门的提问,甚至包括生活用品的采购问题等,起初也会回答不上来。随着他对这些问题和答案的集中整理,应对各路媒体的提问也就变得得心应手。

成为“徽章男孩”,每一枚背后都有故事

金亦卫在培训期间和其他志愿者的聊天中得知“Pin文化”,而他所在的主媒体中心就是最热门的交换场所。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他从一开始就收集徽章,如今已经达到了80多枚,一跃成为主媒体中心场馆拥有徽章数量最多的志愿者。他最爱的是一枚北京冬奥会的徽章,以及苦苦寻觅而得的中国代表团徽章。

起初,小金带着与中国志愿者们一同设计定制的徽章以及大学里老师赠送的徽章,作为交换“本金”,一路以来通过与世界各国代表团、媒体、访客、赞助商等的广泛交换和免费赠送,悟出了一些交换心得,其中,很多时候徽章的获得源自对他人提供帮助后的感谢。与此同时,他认为徽章不仅增进了文化交流,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更是人与人交流的独特方式,“在社交距离受到限制时,人人戴着口罩的氛围可能有些冷漠,但通过徽章能让大家通过一个眼神、几句简单的言语,马上就促进了交流”

奥运徽章收集的过程中,让金亦卫也热衷探访徽章背后的故事。“每一枚我交换回来的徽章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不是为了换而换。”他同时表示,“通过这一次的徽章收集经历,我看出了徽章的深刻意义,并不是好看就可以,它必须承载有意义的活动和历史文化。”而他也正通过自己的志愿者经历赋予徽章更多意义。

金亦卫在开幕式上也关注了入场运动员佩戴的徽章,会观察他们佩戴了哪些徽章,其中哪些自己不曾见过,“有了徽章收集的这段经历,我自己的关注点会更多元一点,不仅仅关注赛场的分数和金牌,现在同样会去关注一些背后的故事”

每个中国志愿者,都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在主媒体中心里,金亦卫见到来自国内的媒体都会主动说中文,“我记忆比较深的是有位新华社的工作人员用英语跟我询问,我看到他挂牌上的信息,立马用中文回复。尽管他英语很好,但他长舒一口气,表示能说中文太亲切了”在小金看来,虽然自己在日本学习工作了三年,已经习惯了日本的水土,但思乡之情让他见到国内同胞会非常开心。“当媒体老师们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身为中国志愿者的我,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

开幕式前夕,金亦卫和其他两位中国志愿者在一起参观会场的路上,还偶遇了成都大运会的观摩团。成都访客们看到他们一身显眼的天蓝色志愿者制服,听到边走边说着熟悉的中文,双方突然就一起默契地回头,立马开心地攀谈起来。

中国志愿者的出现,为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排忧解难,金亦卫更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中国媒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媒体们由于初来乍到对环境比较陌生,他就主动带着他们挨个参观场馆。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志愿岗位分内工作的延伸,更是一种出于自觉的责任。作为主媒体中心其中一个10人小组的组长,谈及带队体会,他说:“中国志愿者都很积极,不会只做安排好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