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临其境|奥运金牌得主王涵曾就读于这所高校,她的老师说……
2021-07-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7月25日,东京奥运会第二个比赛日,在女子双人三米跳板跳水比赛中,王涵与队友施廷懋合作,为中国跳水梦之队摘得首金,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的第四枚金牌。

你可知道,王涵曾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坚持跳水近21年,30岁获得人生第一块奥运金牌,这背后需要多少坚持与刻苦?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参与招生王涵、曾经担任过学校游泳队教练的笪恺老师。

接受采访时,笪恺老师声音中满是对王涵获得奖牌的激动和高兴。“当年我参与招生,我们到河北游泳训练队,最初并没有计划招生跳水运动员。王涵的跳水教练和我们说,王涵和别的运动员很想在大学学习,希望我们能够给他们这个机会。最终,我们与学校沟通,招了王涵等跳水运动员。”

身为中国跳水队年龄最大的“奥运新人”,王涵是如何破茧成蝶?“坦白说,我们都曾以为她大学毕业几年后,可能会放弃运动员的职业梦想。我记得那年还有别的运动员和她一起上课,不过毕业没几年就退役转行了。我们最初没有想到她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笪恺老师坦言道。

事实的确如此,王涵在今年荣获金牌前,已经接触跳水运动近21年,两次无缘奥运会跳水上场机会。2000年接触跳水运动后,王涵2003年首次进入国家队。“第一次进入国家队时,我就萌生了参加奥运会并夺取金牌的梦想。”王涵曾公开说过。然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连续以替补身份随中国跳水队出征,但两次都没能获得上场机会。

“你看到王涵脚上的绑带吗?跳水运动员能够坚持到30岁非常不容易。”曾经担任过学校游泳队教练的笪恺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补充道,“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的运动状态,跳板对人体的冲击力非常大,所以他们的脚踝基本上都要用绑带绑住,一方面是保护脚踝,另外一方面也是让长期有伤且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能够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运动状态。”

东京奥运赛场上,当荣获奥运金牌后,王涵与队友施廷懋紧紧相拥,流下了泪水。这泪水的背后有喜悦,更有拼搏数年后不为人知的不易。笪恺老师介绍道,很多跳水运动员每次学习新的跳水动作时,压力都会特别大,有时候晚上做梦时还会练习跳水的动作。“因此,王涵能够克服身体损伤和精神压力,荣获奖牌,真的非常不容易。”

上海海事大学在王涵获奖的当天向王涵发去了贺信,王涵收到母校上海海事大学的祝贺后,十分感谢,并在第一时间寄语学弟学妹:“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要奋发图强,不怕艰辛,不畏困难,努力向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