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乘车借书,“随申码”使用超37亿次
2021-07-28 上海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上海“一网通办”改革已经实施三年。昨日,在“一网通办”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表示,前三年,主要解决了“一网通办”中的“一网”,从今年开始更大的改革是“通办”。“如果说进‘一网’是物理变化的话,能‘通办’一定要产生化学反应。”此外,“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也在不断拓宽。

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网通办”先行

“一网通办”是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入选2020年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经典案例。在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中,上海排名全国第一。“一网通办”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随申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已经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工具,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去年,上海推出了15项“一件事”,实现平均减环节69%、减时间54%、减材料75%、减跑动71%,目前办件量已突破100万件。今年新增12项“一件事”,由分管市领导协调推进,公共信用信息修复、残保金征缴“一件事”已上线运行,其余10个“一件事”拟于9月底前全部上线。

目前,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正在实施“综合窗口”改革。从“进一门”到“进一窗”,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改革。今年实现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80%。

此外,在试点“好办”“快办”服务中,“一网通办”聚焦高频事项,对于复杂情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个性指南+智能申报”的全过程智能办理辅助“好办”服务;对于简单情形,提供“3分钟填报、零材料提交”的极简易用“快办”服务。目前,正在推进104项“好办”、123项“快办”服务,10月底前将全部上线。

应用不断拓宽

“随申码”可买药乘车借书

市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本市推广“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随申码”作为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随申码”产生于疫情防控,在支撑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申码”作为本市个人和企业可信身份凭证及数字名片,已成为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具。“随申码”累计使用已超37亿次,用码人数超5400万人。“随申码”除疫情防控需要“通行”功能外,已经应用到如下场景:

在健康医疗领域,可替代“社保卡”。在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的大力推进下,扫“随申码”即可看病就医,已在全市400多家公立医院试点应用,累计服务超1800万人次。扫“随申码”即可医保购药结算,已覆盖全市1442家医保药店。在药店购买“退烧止咳药”和特殊管理药品时,可使用“随申码”扫码进行实名登记。

在交通出行领域,可替代“交通卡”。在市交通委大力推进下,“随申码”已集成公交、地铁展码功能,“随申办”APP成为唯一一个集成公交、地铁出行码的移动应用,公交场景累计使用463万次,地铁场景累计使用633万次。

在文化旅游领域,可替代“读者证”“身份证”等。在市文旅局大力推进下,上海图书馆实现了进口闸机直接扫“随申码”入馆,信用免押金办理读者证等。

马春雷表示,上海的工作目标就是追求卓越,“一网通办”每一项改革、每一个服务产品一定要有这样的目标,用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和工匠精神,来打造我们服务产品,实现“一网通办”从“好用”向“爱用”转变。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