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暑期精彩不停|从粉丝到小讲解员,做一个“星空少年”
2021-07-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胥欣怡/文 施培琦/图、视频

“我们是星空少年讲解团,在这里,为你们讲解钱学森爷爷的故事!”

掷地有声的话语,整齐划一的站姿,构成了一幅青春盎然的生动画卷。这样童真有活力的声音,来自钱学森图书馆的小小讲解员们。从粉丝到小小讲解员,他们在讲述科学家的报国故事,其实也是在谱写自己的人生信念。对他们很多人而言,这就是自己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

  因崇敬而来  

  主动学习更多讲解  

浩瀚星空中,有一颗以钱学森先生命名的小行星,钱学森又曾发表过关于“星空”的文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星空少年讲解团”的名号由此诞生。

作为钱学森图书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博物馆教育品牌活动,早在今年7月1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百名少年讲百年党史”演讲展示暨红途·星空少年讲解团选拔活动火热展开。结果,从百名7-14岁的少年中选拔了40名青少年组团成立2021届“星空少年讲解团”。

在稍后的8天不间断培训中,16学时的理论课程、36学时的场馆实训和1次成果展示,在11位导师的精心指导下,40位讲解团成员,纷纷完成了从一枚钱学森图书馆的“小粉丝”到一名钱馆小小讲解员的华丽蜕变,正式上岗。

钱馆共有四个不同的主题展厅,通过排班安排,分别由四个孩子对钱学森先生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进行分段讲解。

“大家面前的这个导弹不是模型而是一个‘真家伙’。1966年,我国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用的就是这样的导弹!”来自徐汇区上海小学即将升入二年级的潘玥霖人小鬼大,小小的个头,但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口齿清晰,仪态大方。

“因为我对钱爷爷特别地崇拜,希望能更深刻地了解,并向更多的人讲述这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潘玥霖说起自己报名的初衷。同时,通过培训和指导,还能得到专业发音、礼仪,站姿训练,这更让潘玥霖充满兴奋。

在被分配到一个展厅的讲解后,潘岳霖与孙南山小朋友仍未满足,他们主动“蹭”学了其他展厅的讲解内容。两位“星空少年”讲解员们纷纷表示,能学到更多关于钱学森爷爷的知识,他们感到非常开心。孙南山还认为,自己多学一些其他展厅的讲解,如遇特殊情况,自己也可以随时顶岗。

  传递爱国主义情怀  

  做有为新时代少年  

“他是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中唯一一个中国人,可是他始终牵挂着自己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钱学森认为,报效祖国的机会终于到了。各位来宾,这边请……”这名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帅气的小小讲解员叫刘天雨,9月开学就将升入延安初级中学六年级。他给所有指导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也是本次复试选拔赛中的第一名。

“我在讲解的过程中能更深了解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而且学到了很多发言、演讲的技巧,这些也都能长远运用到我的生活之中。”自称“天赋型朗诵选手”的刘天雨说,向公众传递爱国科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情怀,这是非常重要的红色基因。

“在了解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之后,我自己也有了很深刻的感触。钱学森一直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萌生出强国之梦的种子。在去往美国留学深造的时候,他就一直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始终坚信,中国一定能强起来,富起来。”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刘天雨希望继续传递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传承精神。

有时,刘天雨还会和观众进行互动,提出一些问题让观众回答,而后再揭晓答案。观众往往会在听完他的讲解后自发鼓掌,刘天雨认为,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

  在讲述钱爷爷的故事  

  也是在谱写自己的人生信念  

“和观众站在一块儿的时候,要把最好的视角留给观众。”指导老师总是在细节之处用心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提升。

钱学森图书馆社教部副部长郭娅介绍,今年“星空少年讲解团”培训班课程还做了进一步升级,将培训班开营仪式和先导课程搬到了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并安排了两天的实训活动,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实训能够更懂礼仪、守纪律、拔军姿、重团结。

讲解钱学森的故事,对星空少年团而言,本身也种下一颗种子,传承一种精神:知道我应该成为怎样一个人,这般引导让星空少年讲解团肩负使命和义务,用实际行动传播钱学森爷爷的精神,传播爱国主义情怀,争做一名有为的新时代少年。

孩子们从中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成长,也让家长们感慨万千。刘天雨妈妈说,看着孩子从懒散懵懂到坚毅从容,感谢钱馆的老师们用“神奇的力量”让孩子蜕变。在她看来,星空少年们,既是在讲述钱爷爷的故事,更是在谱写自己的人生信念。

“爱国这个词,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书中的文字、图画、故事……但是,钱馆的老师们,用8天的时间,让书面的‘爱国’变成了他内心的种子,我看见了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深深扎进三观中。”刘天雨妈妈说道。

“这是升腾的智慧,是由钱学森爷爷的4015块手稿组成……”听着一个略显稚嫩但又充满了信心的声音,潘玥霖爸爸直言,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我家娃吗?在此之前,孩子比较内向,当众朗诵演讲都比较拘谨,而今则是像“开了挂”,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积极主动背诵讲解词,仿佛脱胎换骨一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胥欣怡/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