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科创中心这盘大棋里有一批正在崛起的上海力量
2021-07-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运用脑机接口来控制智能手臂,让残疾人重新拥有“可感知”的双手,运用智能传感装置让瘫痪的病人恢复直立行走……如今,一大批中国医疗康复机器人让人工智能产品带来超越全球的世界尖端技术,也印证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建树正在赢得优势,掌握主动,距离世界创新高地更进了一步。 

 脑机接口,直接实现了有所思到有所为 

一位名叫倪敏成的残障人士,现年41岁,9岁时因炸药失去双手;三年前,在智能仿生手的辅助下,他不但重新拿起了毛笔和乒乓球拍,还能用“双手”做饭、搬运重物。“日常生活完全没有问题,我觉得这双‘智能手’已经真正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倪敏成说。

在刚刚结束的“大数据精准服务大健康”—— “健康生活2030”思南峰会上,一家国内的脑机接口企业现场展示了他们运用脑机接口仿生技术让一位手臂残疾者实现了脑中任务目标直接传达给仿生手,进而实现精准写字操作的先进技术。

这款智能仿生手融合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肌电与神经电信号来实现假手的动作控制,具备10个活动关节和6个驱动自由度,可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让上臂截肢患者像控制自己的真手一样控制智能仿生手,做到手随心动。

在黄浦区主办的健康中国第三届思南峰会上,组委会与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进行了合作签约,共同助力青年人才在上海的创新创业,促进高端人才和产业资源的对接,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推进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

无独有偶,日前记者在张江机器人谷采访上海人工智能应用时,也看到了一款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让无人机精准读出主人意图,完成作业要求的智能应用产品。在张江机器人谷的未来体验馆里,能够为患者直接进行医疗手术的机器人、为残疾患者带来康复治疗,恢复下肢行走能力的外骨骼机器人、会实现救援任务的四足机器人、会做拉花的咖啡机器人、工业应用机器人,一次次刷新了我们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理解。

 上海力量,走向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顶尖赛道 

作为上海“智能造”硬核产业的集中承载区,张江机器人谷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发布,也为张江智能制造产业再添新动能。2021年4月7日,张江机器人谷正式获批成为上海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填补了浦东在“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的空白。

到“十四五”末,张江机器人谷预计实现园区机器人工业总体产业规模700亿,入驻机器人核心企业150家,上市企业10家,形成关键技术空前发展、应用落地全面开花、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产业生态体系健全的良好局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中心。

7月23日,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了上海科技创新型企业座谈会,要求把高水平科技创新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鲜明特征和关键所在,加快形成和放大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培育和集聚优秀科技创新型企业,以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入驻张江孵化器到加速器,再到张江机器人谷,上海傅利叶智能CEO顾捷介绍,随着张江机器人谷的建立,如今傅利叶也把整体研发中心搬到了这里。“6年来,傅利叶布局张江扎根浦东,如今,我们的产品已进入到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是中国目前唯一能出口到欧美的康复机器人公司。” 在张江机器人谷,这家康复机器人公司呈现爆发式的成长轨迹,也代表了上海人工智能走向国际顶尖赛道已经充分赢得优势,掌握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