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扶智,这个科普支教为云南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种子
2021-08-06 青年

小朋友们自制的水火箭直冲云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马韵祥 唐桤泽

“五、四、三、二、一,发射!”云南省寻甸县仁德四小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大声倒数,等待着自己亲手做的水火箭发射。只听“嘭”的一声,水火箭一飞冲天,孩子们发出了惊喜又兴奋的尖叫声。这是华东理工大学“云中寻理”科普社会实践团成员带小朋友们参加户外科普兴趣课的一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云中寻理”社会实践团队携手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飞扬的种子”科学实践团赴云南寻甸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普支教,以“扶智”和“扶志”为切入点,普及科学知识、点燃科技梦想,培养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科普支教不仅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还有上海的小学毕业生作为助教共同参与,大小学生,心手相牵,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 趣味科普 点燃求知星火 ◆ 

“云中寻理”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数理专业优势,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探究型、趣味型、互动型青少年科普课程,从生活中常见的数理现象出发,通过趣味动手实验和竞赛,让原本晦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当地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自制动力小船竞速。

本次科普夏令营,共开设32节系列科普兴趣课,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劳动等多个学科。颠覆思维定式的三门问题带领小朋友领略神奇概率,紧张刺激的24点比赛带领小朋友探索数字奥秘,图形分形和密铺带领小朋友感受数学之美,土电话制作带领小朋友了解声音的传播,动力小船和潜水艇搭建带领小朋友探究浮力的应用,小球旋转实验模拟离心过程带领小朋友感受离心力的方向,混合液研磨香蕉带领小朋友破解DNA密码,鸡蛋内注射空气探究小鸡破壳前的呼吸奥秘……团队成员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理现象讲解科学知识,用亲自动手的互动实验激发小朋友们的探索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社会实践团队在提升小朋友科学素养的同时,在课程中融入美育教育,努力培养当地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老师,我想把刷好的叶子染成蓝色。”叶脉书签手工课上,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取材-腐蚀-刷去叶肉-漂白-上色-封膜-美化”等步骤,将一片片树叶制成了薄如蝉翼、透明如纱的叶脉书签。这既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实践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又培养了美感。

小朋友展示刷好的叶脉。

“老师,这个还要多久能好呀?”“慢慢来,等他冷却至少还要1个多小时哦。”硼砂樱花树的制作是一场考验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视觉盛宴。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设计了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樱花树,耐心等待硼砂热溶液冷却结晶,也深刻感悟“人生应宁静又执着地等待生命之花绽放”的人生哲理。

 ◆ 红色教育 体悟百年峥嵘 ◆ 

为传承百年荣光、弘扬科学精神,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红色课程启初心、红色人物铭历史、红色歌曲振人心、红色活动强信念”等形式,夏令营还将建党百年主题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爱党、爱国、爱科学”的思想观念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共同搭建建党100周年多米诺骨牌。

其中,“童心向党——我用骨牌庆百年”活动中,全体师生用时近两个小时,共同搭建了400余块多米诺骨牌。当张梓冉和丁钰宁小朋友共同推动第一块骨牌时,100周年徽标图案瞬时展现在操场上,全场高喊“祝伟大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快乐!”

同时,团队成员在科普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教育,通过科学家故事的讲述拉近这些共和国脊梁与当地学生们的距离,旨在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他们,用科学家的榜样去影响青少年,用科学家的精神去感召青少年,让科学家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团队成员在音乐课上带领孩子们学习了建党百年版《少年》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所处历史背景,以“声”传情,告白祖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马韵祥 唐桤泽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