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赖床、考试复习拖延……95后监督师专治“拖延症”
2021-08-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可以起床了”“到了饭点了”“复习时间到了,别偷懒哦”……这是一名监督师的工作日常。淘宝上搜一下“监督师”会跳出来许多提供监督服务的店铺,大部分的服务内容包括监督学习、减肥、拖延症、人工叫醒等。

眼下,请一名监督师来辅助管好自己成了年轻人中流行的事。记者了解到,监督师是一个高度年轻化的行业,大部分店主的年龄在20岁左右,兼职的监督师以在校大学生或95后职场新人为主。

 == 从业者 == 

从聘请监督师到成为监督师,要监督得先自律

1998年出生的监督师小诺在开监督师淘宝店前自己也是一名被服务者,大三那年他在校外租房,早上有课定了几个闹钟都闹不醒,因为经常赖床萌发了请监督师的想法。

“监督师承诺最多打15个电话,确保客户接听,直到确认客户到洗脸的地方才挂电话,让人很放心。但我比较自觉,最多一次监督师打了五六次电话把我叫醒。”小诺介绍说,他购买的服务是210元/月,购买了半年。早上6—7点叫醒服务是15元一次,7点以后都是8元一次。

渐渐地,小诺的身份发生了转换,从被监督者变成了监督者。从事这一行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睡懒觉的习惯也自动矫正了。他曾经接到一个订单是提供周一到周六每天上午6点40分的叫醒服务,这让他自己也得早起早睡。

小冯是一名95后,本职工作是上海的一名设计师。在开监督师淘宝店前,她售卖的是“孤寡小青蛙”的虚拟服务,祝单身的人们光棍节快乐。七夕节那天,她一天的成交量超过2000元(5元/单)。这让她看到了虚拟服务的价值。

在积累了一定客户量后,有人提出能否提供监督师服务。在研究了这一新职业后,她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小冯接到了200多笔单。“我自己的客户主要是女性。有的女生在国外读书,有的正在读研。这些客户不是没有自控能力,而是希望能在读书过程中建立情感联系。”

小冯的一名客户是冲刺考研的女生。女生酷爱画画,尤其偏爱漫画。在备考期间,她疯狂画画疏解压力,以至于影响到了考研复习进度。她购买了监督服务,由小冯为她制订计划,将每天画画的时间严格控制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在和女生聊天后,小冯得知,原来女生希望毕业后从事漫画师工作,但家人却希望她进入金融行业,她内心十分纠结,只能用画画的方式表示内心的不满。小冯宽慰她道,眼下先以考研为主,未来再考虑是否从事相关职业。

整个监督过程,因为只能凭微信、电话等方式,所以如何监督到位也十分考验监督师的功力。有一次,她打电话给这位女生,对方没有接电话,打第二个电话接通了,小冯表示对方应该去看书了。对方答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觉得情况不对劲的小冯再次进行了监督,直言对方没有看书,而是又在画画了,并进行了教育,“不是不让你去画,目前考研是第一重要的。既然花钱找监督师,也制订了计划,就要执行到底”。

还有一名微胖身材的大一女孩购买了2个月的服务,时间跨越了一个寒假。监督内容是:早睡早起,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锻炼。为了下定决定,女孩还发了B站上的健身视频给小冯。2个月后,觉得非常有效的女孩又追加了2个月的服务。她表示,自己被监督和陪伴的4个月内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形成更好的生活状态。

 == 现状 == 

目前以兼职的居多,从业者中不乏高学历

开店后,为了招徕客户,小诺也会和其他店合作,平均一个月可以接到200多单。“有时候一个店长会开多家店,接到订单后发在合作群。小店的话有50多名兼职监督师,大店有200多个。”小诺介绍说,真正全职做监督师的少之又少,眼下它更多地以学生兼职工作出现,大部分大学生有了正职工作之后就会离开。这只是一份暂时性的过渡职业。而少部分职场新人将它作为副业。

对于这点,有一份正职工作的小冯深为认同,因为平时需要上班,她只能见缝插针利用碎片时间,最多的时候同时监督四五个人。如果实在分身乏术就将接来的订单分配给兼职监督师。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监督师针对不同人的口气也是“千人千面”。比如有的客户希望接受严厉的监督,有的则更倾向于被温柔对待。于是,戏剧性的一面出现了。前一分钟小冯还在用严厉的口气骂醒客户“你怎么还没起来”,后一分钟秒换语气“快点起床哦,不可以睡懒觉哦”,温柔地将客户唤醒。有时候她会憋住,生怕自己会笑场。

“你钱都花了,计划也订了,辛苦找人监督你,图什么呢?你骗我说自己照做了,还不如将购买监督服务省下的钱吃顿好的。”这句话对于一些试图蒙混过关的客户来说可谓是屡试不爽。

小冯透露说,监督师的收入是按照订单量来计酬的,在淘宝上有5元、10元的体验价套餐,也有248元/月的打包价,监督服务的周期从一周、一个月到三个月、半年不等。“当然,也有客单价高的。有的内容对监督师的学历要求较高,比如一些读博士、硕士的客户希望找同样学历专业的监督师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每天还要为对方复盘。这样的服务收费就比较高。”

谈及这一职业走红的原因,小诺分析说,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中犯拖延症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事他们又不愿意找朋友帮忙,情愿花钱办事。再何况,随着宅男宅女增多,现代人的社交圈变窄了,他们更愿意找这种虚拟的监督服务。

对此,小冯的理解是,朋友之间因为太熟了,如果当事人想要偷懒,说不定不但不能被监督,也很难保证朋友不会被带坏,也成为拖延症重度患者。但形成雇佣关系后,就能将监督进行到底。

 专家分析  以宽容的心态看待新职业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分析说,现在社会的诱惑太多了,当自律感到有困难的时候,就需要他律,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这样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就好比有很多学生报名线下辅导班,也是希望被监督。“又如我们在社会工作项目管理中也有督导。不仅仅是承担监督的工作,也承担引导的工作,导中实现监。换句话说,教师一职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童潇希望,大家以更为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份新职业。这是需求侧的产物,职业开发形成相应的产物。“但这一新职业能存在多久不好说。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也有可能新鲜感没了就自然消亡了,需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