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125支生活垃圾志愿服务队,力争明年实现街镇全覆盖
2021-08-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两周年,垃圾分类志愿者也成为重要辅助力量。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两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上获悉,全市第二批72支“上海市垃圾分类街镇志愿服务队”已正式成立。截至目前,上海已成立125支这样的志愿服务队,力争在2022年实现全市所有街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这其中,青少年也成为重要组成力量。

  青少年参与力度不断加大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张筱悠住在徐汇区。在学校里,老师就经常告诉同学们,上海是全国率先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而且在全国的46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始终保持第一。徐汇区更是积极在推进可回收物联网融合,要让城市的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相融合,解决了垃圾分类之后可回收物利用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像是一个有些宏大遥远的课题,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成为它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张筱悠说。在世外小学,一支雏鹰小队每次暑期都会全员出动,志愿协助社区的垃圾分类。学校双语部里也有环保袋活动,学生每周都可以自己寻找可回收物带到学校,称重所得的钱款会捐给环保组织。张筱悠所在的融合部,老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教会同学们环保知识,还让带着大家用可回收物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你看这些小船就是我上个学期刚刚和同学一起做的,它是用牛奶盒子和纸的包装做的。”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张筱悠说,“垃圾分类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我也会继续和小伙伴们一起延续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也要发动更多的大人们和我们一样。”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了。”静安区曹家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丽珍告诉记者。

曹家渡街道辖区内共有92个小区、12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这里也是很多办公楼宇的集聚地。“在楼宇白领当中,我们发动了很多年轻志愿者,在中午午休的时候进行垃圾分类志愿宣传和活动。社区定点投放的点位相对志愿者还是年纪大一点为主,但也有好多社区开始创新,比如说发动青少年参与,尤其是暑期,更多的小朋友都会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张丽珍说,曹家渡街道的学校资源比较丰富,接下去也计划通过团区委,将整个垃圾分类工作融入到社区去、到学校去。“发动小朋友小手牵大手,一起把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在此次第二批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中就有不少青少年

  首支明星志愿服务队成立  

记者了解到,各街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形成了一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特色社区。比如,宝山区大场镇推出“志愿者积分兑换制度”“志愿者星级评选制度”和“环保小先生制度”三项制度,分别从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公益服务的“质”和“量”两方面加强正向激励。黄浦区打浦桥街道聚焦多个大型综合性商场和商务楼宇,结合黄浦区“五零”行动,积极探索新途径、尝试新方法,在从源头降低垃圾产量。

 昨天,全市第一支垃圾分类明星志愿者服务队也正式成立,从“文艺团体”“物业管理”“餐饮饭店”“医疗卫生”“高等学校”“中小学生”“酒店宾馆” “行业劳模”“物流快递”“科技企业”等10个行业领域中定向招募,选取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分类”“行业影响力大、示范作用突出”的先进人物作为代表。包括著名喜剧演员、上海市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王汝刚、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李影、参与垃圾分类系列知识读本编写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勇等。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全市生活垃圾量“三增一减”的成效渐趋稳定。同比2019年7月1日《条例》施行前,今年上半年,全市干垃圾控制量14847吨/日,下降28%;湿垃圾分类量10311吨/日,增长约89%;可回收物回收量7104吨/日,增长约1.65倍;有害垃圾分类量2.02吨/日,增长14倍。同时,通过不断摸索优化,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等难点问题也有所突破。全市已经全面实现沿街店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通过对道路、公共场所废物箱的投口进行改造,提升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成效,目前全市已完成近9000组道路废物箱投口改造。

据悉,到2025年,本市将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完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场所细化可回收物分类,提升可回收物源头分类实效。还将搭建长三角再生资源回收与末端资源化利用企业的互联互通平台,加强对回收品种、数量和物流的监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