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水平国际艺术赛事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2021-08-2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正进行着激烈的线上角逐,但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大赛,该如何反哺这座城市?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曾如此点评这项赛事:“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不仅要选拔、培养明日巨星,还要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向更多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近日获悉,在比赛之余,赛事组委会设计策划了众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包括“有准备的听赛”赛前导赏讲座、“驻赛小记者团”的青少年职业体验培训、“一起看比赛”线上评论等。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措施让这场国际赛事辐射至更广泛的群体,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做出有益的探索。

  赛前导赏    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比赛开始前两周,“有准备的听赛”导赏讲座率先举行,乐评人李严欢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为200多位观众全方位介绍了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他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回顾了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的生平,赏析了斯特恩珍贵的演奏视频,还介绍了本届大赛曲目的亮点,点燃了观众的期待。比赛开始前一天,这场讲座也在线上播放,为赛事预热。

在他看来,这项赛事一大鲜明特色在于曲目量大、难度高,选手要准备的曲目总时长达四小时左右,还要与室内乐团以及交响乐团合作,同时还要演绎指定中国作品,重在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察。

获得首届比赛冠军的日本选手木岛真优对此记忆犹新。“我准备曲目花了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但这对我来说远远不够。最具挑战性的是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我们要创作自己的华彩乐章。我曾经习惯了按照乐谱拉琴,但比赛激发了我的创造性。另一个挑战是排练时间很少,和钢琴伴奏以及室内乐练习的时间,大概只有30分钟,难度非常高。”

将这些介绍给观众,也让外界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项赛事的含金量。

  小记者团    挖掘台前幕后的故事  

这是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次招募“驻赛小记者团”。通过公开招募,层层筛选,最终有12名青少年入选,他们的年龄在16岁以上,有才华有想法。经过知名乐评人、国内外记者和海外公关公司负责人的专业培训后,他们分组进行采访前的准备。经过专业团队的指导和筛选后,他们对比赛台前幕后的艺术家、管理者、往届获奖选手等进行了采访。

小记者们有不少正在学习音乐,甚至不乏世界级音乐名校的音乐学子,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近距离接触专业人士的好机会。在远程采访比赛评委会联合主席大卫·斯特恩时,除了认真回答问题,大卫·斯特恩还给了青少年成长的诸多建议。“我会对身处这个快节奏世界中的所有年轻人说:不要整天盯着电脑和手机,想想那些让你与世界相连的事物——音乐、艺术、文学。这些东西是永恒的,而你永远是其中的一部分。”

小记者们还在线上采访了往届比赛合作艺术家黄秋宁、陈震,首届和第二届比赛冠军木岛真优和周颖,并面对面采访了比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周平、评委会联合主席徐惟聆、首届比赛唯一一位进入决赛的中国选手柳鸣。半决赛结束后,他们还将对比赛诞生的6位决赛选手进行远程采访。

这些“任务”,既让赛事辐射人群变得更广,也让一些未来从业者,提前感受到行业状况。

  全球放送    直播时长逾50小时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追求专业影响力,也看中社会美誉度。前两届比赛曾依靠开放比赛坐席、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比赛与更多人产生关联。从8月13日起,四分之一决赛开始通过众多渠道面向全球直播。

比赛评委会联合主席徐惟聆介绍,直播的背后是选手和工作人员的加倍付出。在选手拍摄的视频基础上,幕后工作人员不仅要检验视频的真实性,还要按照统一标准剪辑制作。部分直播在演奏画面中还插入了正在演奏的乐谱,每一个小节的演奏是否跟乐谱相符,一目了然。

为了让专业赛事不那么枯燥,往届比赛曾邀请音乐界以及教育界专家亲临现场观赛并对每日赛况进行专业的点评,拓宽观众的艺术视野。今年,比赛邀请了海外驻赛记者劳丽·奈尔斯(Laurie Niles)在Violinist.com连载比赛乐评,让海外观众更好地感受选手风采、领略这个“上海籍”艺术赛事的魅力。

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填补了此类赛事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空白,它给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带来一个机遇,也给观众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我们花了很多力气告诉观众,这个比赛应该怎么听,好的标准是什么,各个选手的特点和各个作品的要求是什么样的。高水平的国际比赛是一座城市的窗口,能起到文化引领的作用。站得高,才能辐射更远,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活才会更有层次,有更多重的艺术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